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

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

ID:11254106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_第1页
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_第2页
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_第3页
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_第4页
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_第5页
资源描述:

《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栗锦迁教授临床经验撷拾——临证妙用温胆汤【关键词】粟锦迁;化痰法;温胆汤栗师临证注重脾胃后天之本,善用化痰法治疗多种疾病。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饮食结构趋向高脂高热、运动减少、久坐少动,以及工作、社会压力增加等因素,使人们在体质上逐渐弱化,形体趋于肥胖,即所谓“尊荣人”,易于化生痰浊。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过于安逸、情志不畅等易损伤脾胃,脾伤则水液运化、输布失司,而致变生痰浊为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痰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概念,认为其即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其可停聚于脏腑、经络或四处游窜而为病,引起多种病症,固有“怪病多痰”之说。温胆汤方出自《千

2、金要方》,由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指出其病因为“胆寒故也”。宋·陈无择《三因方》中温胆汤在《千金要方》原方上加茯苓、大枣,生姜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气郁生涎,变生诸证”,即可用温胆汤治疗。并随病情变化或偏寒或偏热而加减用药。偏热者加黄连名为“黄连温胆汤”,见于《六因条辨》。栗师临床善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病症,认为凡因痰郁而致气机紊乱、经脉阻滞、平衡失调者,证见不寐、多寐、胆怯、心悸、眩晕、耳鸣、胃痛、返酸等多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笔者跟师侍诊,屡见神奇,现特择病案一二,以彰其妙。〔不寐案〕万某,男性,24岁

3、,2003年2月21日初诊。主诉:失眠2月余。现病史:患者大学毕业不久,自觉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近2月出现失眠,多方求治不效,遂来求诊。证见:失眠,入睡困难,口干口苦,不欲饮,心烦,大便黏滞不爽,食后腹胀,舌红边有齿痕、瘀斑,苔黄腻,脉滑细数。辨其证属肝郁脾虚,痰郁化热。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化痰。方药如下:半夏15g,茯苓25g,橘红25g,枳壳10g,黄连10g,石菖蒲15g,郁金15g,远志15g,白术15g,党参15g,赤芍20g,炒枣仁20g。7剂,水煎服。二诊:3月28日,服药后,失眠,入睡困难好转。仍有腹部胀闷,劳累后腰酸。上方去郁金,加砂仁15

4、g、巴戟天15g。继服7剂。三诊:4月4日,已无失眠症状,寐佳,腹胀、腰酸减轻,大便间或成形,纳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嘱其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巩固疗效。按:不寐是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其与心、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可因心脾两虚、血虚肝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所致。栗师认为本案患者为青年学子,刚刚工作,自觉压力大,且平素饮食生活不规律,致肝木侮土,肝气郁滞,脾胃损伤。气机升降失和则见食后腹胀,脾之运化失司,水液敷布转输不归正化,则生痰浊而见口干、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痰气相互搏结,郁久化热,则见口苦,痰火内盛,扰乱心神,则失眠、入睡困难,

5、痰热郁阻,血液运行不畅则见舌上瘀斑,舌红边有齿痕、有瘀斑,苔黄腻,脉滑细数为脾虚痰热内扰兼有瘀血之象。《血证论·卧寐》云“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卧者,温胆汤加枣仁治之”。栗师效其意,以温胆汤加减施治。方中酌加党参、白术配伍茯苓取四君子汤之意,以健运脾土,使水液输布从其正化而消痰浊之源。菖蒲配郁金疏肝解郁化痰,破其气郁痰结,使气机得畅,远志、枣仁安神,佐黄连以清中焦之热。本案辨证抓住肝郁脾虚之本、痰热互结之实,以黄连温胆汤合四君子汤、菖蒲郁金汤,全方疏肝健脾、清化痰热辅以安神则不寐可愈。〔眩晕案〕沈某某,男性,39岁,2004年9月4日初诊。主诉:眩晕半年,加重

6、2周。现病史:患者平素因工作紧张,睡眠无保证,常自觉困倦。半年来出现眩晕、困倦、偶有心悸。近两周症状加重,出现晃动感,遂来我院就诊。现证:头晕,站立时自觉前后晃动,如坐舟船,困倦,口黏口苦,时有心悸,午后腹胀,大便不成形,舌红边有齿痕,苔黄腻并敷有黏液,脉濡滑。查:血压130/85mmHg,心率76次/min,律齐;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证属脾气亏虚,痰热扰心,蒙蔽清窍。治以益气健脾、清化痰热。方药如下:半夏20g,橘红25g,茯苓25g,枳壳10g,黄连10g,石菖蒲20g,葛根25g,泽泻30g,川芎15g,白术15g,天麻15g,生黄芪50g,当归1

7、0g。7剂,水煎服,1剂/日。二诊:服药后,诸证均较前好转,晃动感明显减轻,诉寐差,仍有头晕、口黏口苦、偶有心悸,宜宗前法,效不更方,酌加枣仁30g以安神,助患者改善睡眠。服14剂。三诊:患者已无头晕及晃动感,乏力、心悸、口黏明显好转,口不苦,寐可,仍有餐后腹胀,舌红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嘱其继服原方1周以巩固疗效。按: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目眩既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既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见于西医多种疾病,包括耳性眩晕如美尼尔病、迷路炎,脑性眩晕

8、如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对此证先贤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