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48203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对高师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师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思考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师范教育在创新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高师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关键环节的分析,认为树立新的教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师范教育在创新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高师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关键环节的分析,认为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同时提出了提升教师素质、挖掘创新源泉、培养创新兴趣、夯实创新基础、加强科研引导、培育创新成果、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思维等措施。关键词高师;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
2、的动力。创新教育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已成为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而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任重道远。就现实而言,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与素质培养、重理论研究而轻实践训练、重共性教育而轻个性发展、重传统继承而轻现状突破和创新等现象1。这种教育理念和体制极易束缚和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这种现象亟待改变。一、高师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联合国教
3、科文组织主张:一个人的开拓创新能力,是面向未来的“三张教育通行证”之一;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母机”,担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任,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培养师范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带动他们本身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是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决定于其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以及审美情趣,这决定于其文化知识素质;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韧性,是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这决定于其良好的身体
4、心理素质。因此,高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二、创新的本质和师范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和关键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的反面是“守旧”。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借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范畴来说就是:“生”。《周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日生”,而人类是靠自己的创新能力自立于天地之间的,最有意义的人生莫过于不断创新的人生。所谓“生”,乃是说“世界”并非本来如此,亦非一直如此,而是生生不息、日新而月异。所谓“创新”,更具体地说,就是“无中生有”——从被抛弃、被忽略、被认为是“不可能”、“不必要”的“空白处”生出“有”
5、来,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化腐朽为神奇。“无中生有”的前提是“有中生无”——超越已有的成果,不为权威的结论所束缚,不被流行的观点所湮没,不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创新的本质就是“有无相生”。创新素质是21世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着重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一)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的关键是思维。创新思维是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而忽略了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要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人手,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教师要加强对创造理论、规律、创造性思维及训练、创造力的开发
6、、创造教育实施等方面的知识的积累,给学生提供独立、批判、想象、怀疑等创造品质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外,能够更好对其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3。创新思维也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教育中既要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维,还要注重利用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借助想象力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等方面良好的训练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判断、推理、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二)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师范生的角度出发,要培养学生对学
7、科知识探讨的兴趣、对教材教法研究的兴趣、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研究的兴趣、对现代教育思想研究的兴趣等。学生一旦对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有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刻苦学习中,就会废寝忘食、锲而不舍,有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劲头。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问题要高低适度,并且是学生渴望知道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