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

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

ID:11236570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1页
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2页
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3页
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4页
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及其对策【关键词】民事诉讼;送达难;论文代写  随着国务院对诉讼费收费办法进行修改,诉讼费收费收费标准下调,诉讼的门槛也下降,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都打得起官司,大量的民事案件涌入法院,民事纠纷的数量也逐年递增,各级法院的民事审判压力也日益增大,伴随着民事案件数量的激增,民事诉讼的送达难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到第九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1条到第90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

2、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等法律、司法解释对于民事诉讼送达问题进行了规定。根据上述规定,民事诉讼送达的方式有以下几类:  (1)直接送达,由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由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委托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2)委托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即受理案件的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将诉讼材料送达给受送达人(《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  (3)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军人或者被监禁者,法院可以通过受送达人所在部队

3、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或者其所在监狱、强制性教育机构将诉讼文书转交受送达人(《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  (4)留置送达,法院直接送达时,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收,送达人可邀请有关基层组织人员或者所在单位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  (5)邮寄送达,即采用信函将诉讼文书寄给受送达人(《民事诉

4、讼法》第八十八条)。  (6)公告送达,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的方式告知受送达人有关诉讼事项(《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  (7)涉外民事诉讼送达方式中,增加了按照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送达和外交途径送达两种送达方式(《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  一、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  (一)法院大量使用邮寄送达方式,但送达效果不尽人意,邮寄送达方式存在弊端。  从使用上述送达方式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民事案件首先是通过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为此,最高

5、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对邮寄送达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我国未明确邮政人员送达人的地位,邮政人员以法院专递的方式送达仅仅与法院存在邮政服务合同关系,邮政人员不能留置送达。因此,邮寄送达往往因为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家属拒收而导致无法送达。  (二)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的相关规定不明确,在理解上存在分歧,导致送达困难。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

6、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该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根据上述规定,直接送达应当将诉讼文书交给受送

7、达人,受送达人不在时可以交给其同住成年家属或者相关人员、指定的代收人;如果受送达人、其同住成年家属、相关人员、指定的代收人拒收诉讼文书的,法院可以请人见证或直接对送达过程进行拍照、录像等,视为送达。  法律虽然规定,与受送达人同住的成年家属可以代收法律文书,但是,何为同住的成年家属,这一点法律或司法解释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无疑会缩小其范围,如果作过宽的解释,也不利于对受送达人知情权的保护,怎么理解这一概念,影响到直接送达的效果。同住顾名思义,共同居住,法院在认定同住问题上,往往通过受送达人介绍

8、,同住家属的自述,邻居或知情人员的陈述,以及户籍信息,房屋权属登记等等信息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受送达人及其同住成年家属会配合法院的送达工作,但是,有的受送达人及其同住成年家属会故意误导法院工作人员,对同住事实予以隐瞒,导致法院送达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认定同住成年家属。对于同住成年家属的理解,不宜作限缩性解释,也不宜作宽泛的解释,同住成年家属要与受送达人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