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文化及川菜品牌传播现状

川菜文化及川菜品牌传播现状

ID:11215249

大小:27.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0

川菜文化及川菜品牌传播现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川菜文化及川菜品牌传播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川菜文化及川菜品牌传播现状【摘要】从距今近3000年历史的巴蜀古国开始,川菜便逐渐形成并进入千家万户。当今川菜已经不仅是一种菜肴名称,其本身已经晋升为一种文化产品、一种文化现象。宣传川菜、传播川菜品牌对于发展、传播巴蜀文化和四川文化产业,具有重要作用。川菜是巴蜀文化的一块瑰宝,传播川菜品牌要采取合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本文首先对川菜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梳理,然后对川菜品牌的传播现状进行了综述。【关键词】川菜文化;川菜品牌;传播川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同时,川菜文化也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距今近3000年历史的巴蜀古国开始,在经历了商周、秦汉、唐宋、明清及近现代的发展与

2、积淀后,如今的川菜已经不仅仅是与四川有密切关系的菜系,更是四川历史与文化的一张宣传名片。而川菜产业与四川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可以成为宣传四川吸引全国其他地方甚至国外游客入川的一张名片。有效传播川菜品牌不仅可以宣传川菜及四川文化,更能推动川菜产业化进程,进而促进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川菜的文化内涵川菜与饮食烹饪文化。川菜在其发展过程中,为四川创1造了灿烂的饮食烹饪文化,“其中主要包括茶文化、馔文化、肴文化、酒文化及饮食习俗等”[1]56。与川菜有关的饮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也极其广泛。西汉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武都买茶”是我国最早关于饮茶和茶叶交易的记载。谭继和在

3、《巴蜀文化》中也说:“巴蜀是世界茶叶文化和饮茶文化的原产地。”[2]1这说明,饮茶习俗源于四川。战国末年的秦相吕不韦集合其门客编纂了一部杂家著作——《吕氏春秋》,其中《本味》不仅记录了当时我国各地的美食,还对产于四川阳朴的生姜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和之美者,阳朴之姜”。西汉的扬雄在《蜀都赋》中对四川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筵席、饮食习俗等都做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记载,列举了川菜的近70种烹饪原料,这说明在汉代时四川的馔文化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唐宋时期,四川的烹饪文化发展到了高峰。李白、杜甫、苏轼等人在其诗文中详细记述和赞美了四川的美味佳肴、名酒名茶、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以及饮食习

4、俗。清代时期,四川罗江人李调元父子在《醒园录》中就记载了四川的38种烹饪方法,24种调味品,24类糕点小吃,25种腌制食品方法,4种饮料,5种食品的保存方法。在近现代,由熊四智等人所著的《川食奥秘》更是从多种角度记述和介绍了四川的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筵席等饮食烹饪文化。2川菜与名人、诗文。在川菜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与四川有关的名人、诗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生长于四川或来到四川的名人学士多喜爱和热衷于川菜的享用或烹煮,并将这种喜爱之情记录在自己的著作中,而这些著作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川菜能流传更广、更久远。如西汉末年生于巴蜀之地的扬雄,在其所著的《蜀都赋》中,以赋的形式形

5、象生动地记载了川菜的烹饪原料、烹饪技巧、调味品、筵席及众多美味佳肴,同时,又在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饮食观点。如他认为饮食应该有“颐精神养血脉”的作用,即饮食应该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生于北宋的眉山人苏轼对川菜喜爱至极。苏轼不仅是一个美食爱好者,更是一个美食评论家、实践者,因其而命名的川菜就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羹”等。南宋时入川为官的陆游在其诗歌中对川菜也进行了描绘和赞美。如他在《饭罢戏作》中记述了用猪排骨、橙汁、薤泥等原材料制作美食的情况;在《蜀酒歌》中记载了四川广汉的鹅黄酒、眉山的玻璃春酒。清朝时入川做官的贵州人丁宝桢命其厨师将贵州辣椒与鸡丁以爆

6、炒的方式制作出了流传后世的“宫保鸡丁”①。近代的李劼人也在其著作《死水微澜》中对清末民初四川的饮食生活进行了阐述。与齐白石、徐悲鸿齐名的著名画家张大千也是一个美食家,他用自3己的画笔将一道道美味的川菜菜肴形象生动地描绘于纸上,这不仅让川菜多了一种流传于后世的方式,还为川菜提供了一种视觉和味觉的联想之美。川菜与饮食风俗。川菜有着浓郁的地方风味特色,这种地方风味特色从总体来说就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1]55—56。一菜一格就是指川菜具有色、香、味、形、质、意等特色。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说川人“尚滋味,好辛香”。这说明在色、香、味、形中,味道是川菜的主调。“一方面,味多,味

7、厚,味广,味浓;另一方面,味清,味雅,味鲜,味淡。”[2]2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就体现了川菜自身的发展,以及川菜对其他菜系的借鉴及融合。这种味浓与味淡的结合,让川菜形成百菜百味、南北兼容、浓淡相宜的风格。而自古以来,四川经历的几次人口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川菜与其他菜系的融合,推进了川菜兼收并蓄能力的发展。川菜的融合、兼并正是体现了川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容纳空间。同时,这也是川民、川菜“中和”精神的体现。川菜在其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饮食理论,养生便是这饮食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