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oc

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oc

ID:11210560

大小:3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0

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oc_第1页
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oc_第2页
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oc_第3页
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oc_第4页
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论锚定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摘要:行为金融的研究源于对理性人和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给金融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为金融市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文章回顾了行为金融学中锚定效应的国内外文献,主要归纳了锚定效应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中的应用。此外,还探讨了各种运用锚定效应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各种异常现象的成因。  关键词:锚定效应;行为财务;金融市场  自1980

2、年以来,行为财务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研究领域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许多实证研究发现传统理论无法解释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另一方面是KahnemanandTverskey(1979)的展望理论解释了许多传统财务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是以展望理论为基础推导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锚定效应(AnchoringEffect)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逐渐地引入到金融市场中,对资本市场的异常现象作出独特的解释。这些异常现象包括:对信息的反应、股票价格的变动、公司治理中行为的原因等。  一、锚定效应的起源和确立  Tversky和Kahneman(1974)通过经典的“幸运

3、轮”实验发现了著名的锚定效应(AnchoringEffect)。他们认为不同初始值会对以后的数值估计产生影响,且估计值将偏向于初始值,高初始值将使估计值偏高,低初始值将使估计值偏低。也就是说,个体的判断是以初始值,或者说是以“锚”为依据,然后进行不充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即所谓的“锚定与调整”(Anchoingandadjustment)。其实早在之前就有研究表明,个人在对于不确定数量的数字做估计时,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确定出一个起始值,并在起始值附近对估计的数学作出相应调整(SlovicandLich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enstEin,1971)。  随着锚定效应这一行为金融学概念的提出,就有大量的研究学者证明它的存在。TverskyandKahneman(1974)认为当个人鉴估某些事件的数量时,其起始值的设定,也就是定位,会因为问题被陈述时所提到的任何数量所影响,而且常常是不

5、适当地被影响着。Cutler,PoterbaandSummers(1989)发现当重要消息发生时,股票市场价格通常只会有些许变化,随后才会在没有什么大消息发生时发生巨幅变动。Cutler,PoterbaandSummers(1991)也发现短于一年短期报酬率呈现正自相关的现象,这种正自相关的现象意味着价格对消息一开始会反应不足,然后才会逐渐反应出来。BenardandThomas(1992)发现公司股票价格会延迟反映公司盈余的消息。LaPorta(1996)发现被分析师预期低盈余成长的公司股价在盈余宣告日会上扬,但是被分析师预期高盈余成长的公司股价在盈余宣告日会

6、下跌。他们认为原因在于分析师(与市场)会过度根据过去的盈余变化来做预测,而且当盈余的消息产生时,调整错误的速度很慢。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数字都会产生锚定效应。ChapmanandJohnson(1994)发现,当锚值和目标估计值属同一数量等级(如都为货币单位)时产生锚定效应,当两者在数量上不属同一等级(如一个为货币单位,一个为时间单位)时不产生锚定效应。产生“显著”锚定效应至少需要如下两个条件:一是受试者对“锚值”充分注意;二是锚值与目标值相兼容(ChapmanandJohnson,2002)。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逐渐地被引入到

7、了金融市场中,对资本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在文献回顾方面,Shefrin(2000)、X.FrankZhang(2004)、KenjiKutsuna&JanetKiholmSmith(2007)、Kee-HongBaeandWEI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