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

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

ID:11192341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_第1页
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_第2页
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_第3页
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_第4页
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欠薪入罪之法律适用问题探究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具体情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目前的法律规定存在着某些明显的缺陷和漏洞,体现在转移财产、逃匿举证责任不明、数额较大的标准界定不明、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的范畴模糊不清、造成犯罪行为严重后果标准理解不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该罪名在法律实践中的实施效果较差。笔者认为应当正视问题,通过司法解释的进一步解析来弥补法条的缺陷、修补漏洞,完善我国的欠薪入罪制度。关键词:欠薪入罪缺陷完善《刑法修正案(八)》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具体情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目前的规定存

2、在缺陷和漏洞,实践中操作性不强,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解析法条迫在眉睫。笔者就当前欠薪入罪存在的缺陷及如何完善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以引起关注和深入研究,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一、欠薪入罪之现状考察6近年,因劳动欠薪问题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多,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由劳资纠纷引起。有数据资料显示: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发生的30人以上的重大劳资纠纷案高达114宗,居各类社会矛盾之首;其中欠薪逃匿案件共30宗,在重大劳资纠纷案件中占据26%的比例。劳动欠薪波及面广、涉案金额大、受影响人数多,因讨薪发生的堵路、跳楼、攀爬高压线、围攻国家机关等事件屡见不鲜。基层政府出于维稳

3、需要,为处置劳动欠薪事件、安抚劳动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恶意欠薪事件仍时有发生。6恶意欠薪入刑之前,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对用人单位和雇主欠薪行为的惩处仅限于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惩治力度小、欠薪企业违法成本低,不足以制止和约束恶意欠薪行为。为有效遏制恶意欠薪,打击无良企业老板、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恶意欠薪纳入犯罪范畴。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之高度关注、寄与厚望。广大劳动者欢欣雀跃,认为能教育和警醒欠薪者,从根本上解决恶意欠薪

4、问题,专家、学者们认为采取公权救济的方式将恶意欠薪上升为刑事处罚,能震慑不法分子,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5月至今,恶意欠薪入刑实施已逾一年,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差强人意,全国案例仅百宗。以深圳为例,截至2011年年底,深圳市停产、关闭、老板欠薪逃匿企业虽有353家,但自恶意欠薪入刑以来,深圳市受理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仅9宗,与公众期望相距甚远。二、欠薪入罪难之评析用人单位和雇主拖欠劳动者薪酬的原因并不复杂,无外乎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三角债所致或无良老板恶意所为。诚然,社会上不乏存在昧着良心,靠少发、不发、欠发工人薪酬,赚取

5、工人血汗钱的黑心老板,但也有部分企业欠薪纯属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一方面订单锐减,另一方面原材料、人工等成本逐年上升,内外交困中许多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关停、倒闭、无力支付工人薪金成为无奈之举。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惩罚的任务;二是保卫的任务。惩罚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欠薪入刑”做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形式,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惩处几个人判几年罪,而是通过刑罚来矫正、规制不良老板恶意欠薪行为,督促用人单位和雇主按时发放劳动者薪酬。通常,判断某种行为是否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要看决定行为

6、构成犯罪的要件是否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性。鉴于欠薪主、客观真实原因难以辩析,立法者对待“欠薪入刑”的态度较谨慎,在6“欠薪入刑”的法律适用上设置了一系列前置条款。即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要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为前提,而且“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些前置条款的弹性幅度大、标准不明确,难以定性,操作起来困难重重。6首先,转移财产

7、、逃匿由哪个部门来举证?谁来证明,如何证明欠薪者是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遭遇欠薪事件首先会找用人单位或雇主协商,协商不成后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据此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然后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决定。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欠薪者是否构成犯罪,不仅要看其犯罪主观方面是是否具备犯罪意思,即故意而为之;也要看其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主观方面,欠薪者的内心活动状态是隐性的,很难从事实表面现状判断欠薪者是主观上确实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还是客观上不具备支付条件而不支付,这都需要通过对

8、其行为进一步调查来佐证。欠薪者银行账户是否有足够资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