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88733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措施云南省巧家县马树镇中心学校(654612)李辉海内容摘要:因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的教育不科学,以及对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家庭或学校的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自身修养意识不强,受外界伪文化影响较大等因素,造成当今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容乐观。怎样搞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及待解决。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大氛围,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科学教育,还依靠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按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生动的事例,达到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2、的目的,为未成年人成材打下扎实的基础。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措施一德育的现状及挑战因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的教育不科学,以及对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家庭或学校的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自身修养意识不强,受外界伪文化,特别是网络影视中的伪文化影响较大;加之,家庭教育中,在城市,因家长心痛独子,给予孩子“皇帝”待遇,不加强思想教育,导致孩子分不清好坏,思想上易受不良文化的填补;在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仅限于孝顺的教育,孩子受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全面,造成当今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容乐观。 具体看来,从德育涉及的几个层面分析,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由于家长素质
3、不高,对子女期望值又过高,家庭不和谐等造成的家庭教育不当,放任子女,或所谓的顺其自然,有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育人环境不健全,家长意识不强。 (二)、青少年受社会、影视、网络等不良影响,爱惜生命不够,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识未普遍建立起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有增无减。作为又一个高压人群,因为日夜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方方面面的压力,焦虑、多动等心理问题困扰着他们。形形色色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日益增多。未成年人犯罪逐年提高,以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为主要形式。(三)、中学德育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差距,固有的德育模式已露弊端,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
4、力物力,结果却是投入多产出少,德育机器高耗低能,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与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少中学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滑坡。在农村中学又常常只注重教学,轻视德育。(四)、对学生从小的养成教育意识不到位,从小引导不及时,导致不良影响先入为主,占据了道德空间。二形成原因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青少年学生的问题如此严峻,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反思呢?我以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影响 1、社会观念缺失。随着改革开放向更广阔方向发展,各种腐朽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趁虚而入。我国又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等,势必会对社
5、会生活产生影响,不正确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各种感官信息随互连网等现代媒体的传播,成为社会公害。各种社会影响,使少数未成年人出现了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2、家庭教育的缺憾。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局限在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这一单一层面,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发展模式,遗憾的是当下的家庭教育仍旧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目标上重智轻德,观念上守旧偏激,方法上重保护轻自立,手段上重物质轻精神。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这些“偏差”,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许多家长没意识到家庭和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只狭隘地理
6、解为学校即孩子接受调教的机构,而没意识到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共处的影响,更没有注意到与学校保持沟通。家长与学校、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家长法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却简单地把教育训练等同于智力开发,没有让孩子品读文艺名著来吸收艺术养分;一旦意识到了就一哄而上,报各种学习班企图“速成”,不会引导孩子进入与智能相关的各个学习领域,从中发现、培育每个孩子的智能强项,过高的期望值常得到相反的教育效果。现在多数家庭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很容易把各种理想和愿望一齐嫁接到孩子身上,因而只注重智力投资,忽略了良好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要孩子学习,而不注重方
7、式方法,不在乎孩子学得开不开心,过得快不快乐。多数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孩子从小缺少自强自立、忍受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些家庭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据检察院数据显示,在押未成年的家庭成长还普遍较差,四种缺陷型家庭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有“溺爱型”家庭、“失和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家长对孩子只养不教,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对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忽视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是这几类家庭的共同特点。 (二)、学校德育高耗低能。 相对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学校德育工作观念却又显滞后,不贴近学生,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