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ID:11181184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0

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1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2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3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4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一?哆I血2l,?●2011年第1期(教学研究)●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杨飞跃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知识结构,形成学生个体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数学能力,发展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倾向,使其能够快捷地实现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一,有效提问的原则(一)公众性原则提问时,问题必须

2、是针对班级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学生的个体,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先提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思考以后,再叫学生回答问题.(二)时间性原则教师的提问,一是要掌握问的时机.同样的一个问题,是在讲解之前提出,还是讲解之中提出,或者是讲解之后提出,其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预先计划好何时提出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要控制好提问的时长,预见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多少时间.问题过长,就会分散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不利于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学生的程度不同,回答同样难度的问题所花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有一定的选择.i是控制提

3、问的频率,过多或者过少的提问频率都会影响上课的效率,并不是一节课教师的问题提得多,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效果就越好.(三)发展性原则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容易,学生不加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没必要提出来.有的教师会提:”大家明白了吗”,这样的问题根本没什么实际效果,作为教师,学生是不是明白了问题,掌握了知识,不是学生说明白了就明白了,而是要从学生的听讲的态度,思考时的表情和回答问题,解答问题的正确度等去把握的,所以教师应该避免无效提问.提问也不可太难,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的问题,只能伤害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问

4、题.(四)针对性原则教师设置的提问,应该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在让哪个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是不是合适这个学生回答,如果总是让一个学困生回答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闲生回答,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信心就会完全丧失.(五)迁移性原则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符合知识迁移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构建与重组.教师的提问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中间媒介,从而让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知识结构之间联系起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六)应用性原则教师的问题应可以为学生具体解题的时候所应用,这样的提问必须对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形成,分析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塑造有一

5、定的作用.二,有效提问的策略(一)提问难度的掌握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过易是浪费时间,过难则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预先计划,这也是”备学生”的一部分.(二)提问频度的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是平时的交流和对话,而是为了学习新知,解决问题,所以不可能”满堂问”.也就是说,不可能提问的频率非常高,有疑才可提问,提问多不代表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的效果就明显;提问也不是越少越好,学生有疑问,教学过程中知识需要迁移,能力需要培养,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适当提问.(三)等候回答时间的控制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一提出就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

6、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者不能回答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提示点拔,要让所有的时间都为解决本课的中心任务服务.(四)开放性问题的渗透开放性问题具有挑战性,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引入开放性问题,能使学生思维由低级向高级,由封闭向开放运动,从而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三,有效提问的方法(一)破题法根据题目的问题取向直接设问.比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就可以直接破题进行设问.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准确数和近似数,同学们想一想,准确数的数值是不是和实际相符?你能举出准确数吗?【作者简介】杨飞跃,浙江宁波鄞州区邱隘实验中

7、学教务处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宁波315800)当学生将准确数的概念回答完整并能举例以后,教师又可以设问: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才是近似数呢?多叫几个学生回答这一问题,然后教师总结,那么近似数的概念自然就得到了.(二)寻究法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们上有理数乘法,可以先给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然后写出四个算式:3x7=,一3X(一7)=一,一3X7=,7x(一3)=.提问:(1)这四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2)这四个算式中哪些乘数符号是相同的,得到的结果的符号是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