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

ID:11180845

大小:3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0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_第1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_第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_第3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_第4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进展[摘要]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无创检查技术的推广使用。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近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硬化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无创、方便、可重复,尤其适用于动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消退,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广。[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040-03随着超声仪器的先进化,高频探头的不断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得到了飞跃发展,其适用范

2、围也得到了明显扩展。现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1颈动脉IMT1.1IMT概念IMT是指动脉腔-内膜界面与中层-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采用高频B型超声波探头(7.5~10MHz)测定[1]。14正常动脉壁二维超声显像时呈典型三层回声,即回声较强而光滑的内弹性层,沿血管内壁分布,呈连续光滑细线型等回声光带;中膜层为一暗带,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外膜层为血管壁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是较内膜清晰明亮的强光带。动脉粥样硬化时,超声显像会出现相应的病理性图像。根据超声物理学特性,超声束自血液进入血

3、管后壁时,产生第一条回声带,代表与内膜分界线,超声束自中膜进入外膜时产生第二条回声线,因此,动脉壁的超声检测图像为由相对较低回声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即双线型图像),亮线间的距离即为IMT,也即内膜、中膜的厚度之和。Pignoli等[2]首先描述了这种超声图像,并与病理组织学方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测量的颈动脉IMT无明显差别。Wong等[3]同样认为超声能准确测量颈动脉IMT。目前,高分辨率B型超声显像法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已被公认为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1.2IMT的测量与评价目前研究和临床应用最广的是对颈动脉IMT的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常使用7.5~10MHz线阵双功探

4、头。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头转向检查者对侧约45°。1.2.1颈动脉超声图像特点及颈动脉IMT测量部位14正常动脉壁呈典型三层回声。内层(内弹性层):连续光滑细线型回声光带;中膜层:暗带(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外膜层:较内膜清晰的亮的强光带。动脉硬化表现:①中层增厚:为相对低回声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即双层型图像),亮线间的距离为“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②内壁粥样斑块。有关颈动脉内膜厚度检测部位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常用的部位有:左、右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的前、后壁,共l2个部位,在每个部位取测量的最大值,计算最大值的平均值。有些研究往往只测定颈总动脉IMT,因为颈总动

5、脉IMT检测较方便,成功率较高;颈总动脉IMT后壁测定较准确,重复性也较好。然而,大多数研究认为需要测定颈动脉不同部位的IMT,采用多种评价指标。也有些研究结果提示颈动脉分叉处IMT与冠脉粥样硬化关系最为密切,这可能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因为此处的震荡切应力最大,使得分叉处IMT及病变增加[4-5]。孙立平等[6]认为应用超声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时测量颈动脉球部(Bulb)的IMT可能较颈总动脉(CCA)的IMT更能反映CAS的情况。滕香宇等[7]研究结果提示10年内CHD的绝对危险度水平与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以及颈动脉IMT均值相关性较强。因此,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所测

6、IMT值以及颈动脉IMT均值均可选用。虽是如此,临床上仍以综合应用颈动脉各部位的监测结果为宜。1.2.2颈动脉IMT的评价标准14Belcaro等[8-9]报道,用超声检测大动脉是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性损伤作定量检查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他们使用常规双功能超声扫描仪,选用10Hz探头,对颈动脉反复纵切面扫查,清楚显示后壁三层结构,提出U-B6级分类观点:Ⅰ级(正常):管壁三层结构显示清晰,内膜面无破损的长度≥5.0m;Ⅱ级:三层结构可辨认,内膜面有破损,破损间距40%的狭窄(相当于Ⅳ+狭窄);Ⅵ级:Ⅴ+心血管症状。此法在200例无征兆者和600例血管患者的跟踪随访中已经得到确认。常用颈动脉I

7、MT的评价标准见表1。综上,有关颈动脉IMT的测量部位以及评价标准尚不统一,尤其是其操作技术还不规范。在全世界各个心脏中心采用各不相同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妨碍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这一问题也亟待解决。1.3影响颈动脉IMT的一些临床相关因素影响颈动脉IMT的临床因素主要有三大类:①大多数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子;②某种突出的危险因子;③各种不同的心血管或器官的损害。如男性性别、年龄增高、收缩压增高、CRP增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