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

ID:11166740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_第1页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_第2页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_第3页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_第4页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论文.freelent,ERM)。该报告明确提出了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并在内部控制的内涵、目标、要素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该报告在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中明确了以下内容:(1)是一个过程;(2)被人影响;(3)应用于战略制定;(4)贯穿整个企业的所有层级和单位;(5)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事件并在组织的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6)合理保证;(7)为了实现各类目标。内部控制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有四类: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遵循性目标,其中报告目标不再仅局限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而扩展为企业的所有对内和对外的报告(包括财务报告和

2、非财务报告)。另外新报告还新增了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三个要素,修改了控制环境要素,将内部控制要素由5个发展为8个即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的COSO报告以风险为导向,以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为终极目标,以战略目标为重点发展了内部控制理论,是内控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在许多方面值得我国借鉴。在国内,证监会于2000年11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其招股说明书正文应专设一部分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

3、性;财政部从2001年6月开始陆续颁布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指导企业制定适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实际控制效果到底如何呢?我们认为并不乐观。频繁发生的财务丑闻事件证明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连最基本的目标即会计信息真实性都没有实现;我国最早统一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银行成为携款外逃的重灾区;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规模较大,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健全,但是同样也存在着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侵吞企业资产,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上述这些现象的存在和频繁发生,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显然是背道相弛的。3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其基本的目标都不能实现?在对新

4、COSO报告基本精神探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内部控制体系的残缺或不完善是其症结所在。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或不完善,管理者的权力受不到有力的约束,他们将有可能以法律和契约预想不到的方式不正当地行使法律和契约以正当目的赋予给他们的权力,使公司成为违背公平和正义的工具,那么前文所述种种情况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2006年1月1日,新修订的《公司法》开始实施。新《公司法》着眼于协调好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利益主体以及职工、供应商、债权人、消费者、社区等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赞誉,开启了我国公司自治的时代。首先,新《公司法》强调公

5、司应兼顾股东权利和社会责任。公司不能仅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还应适度考虑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各种社会利益(具体包括职工利益,供应商利益,债权人利益,消费者利益,社区利益等),承担社会责任。尽管股东权益的提高与社会责任的承担是否存在关联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从各国的情况看,“股东至上”理论已经逐步被抛弃,各国已经逐步认同“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趋向于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我国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新《公司法》与新COSO报告达成了共识。其次,新《公司法》减少了国家对公司组织和活动的干预,赋予公司更多的“契约自由”,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6、趋势。再次,新《公司法》还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完善,强化了内部制约机制,强化了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利的保障机制,确立了滥用股东权利责任追究与法人人格否定机制,强化了监事制度,提出了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要求。4新《公司法》与新COSO报告制定理念上的一致性以及公司自治性的增强,使得公司可以借助新COSO报告提供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总体框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合理、有效地行使自治权利,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并且新《公司法》规定的内部治理结构也可以统一在这个框架之内,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如果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或者出现残缺,则会影响企业预

7、期目标的实现,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时企业可能由于出现资金、人员失控现象,早已不能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已经丧失了对风险事件的预防和反应能力,甚至早已异化为管理层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这里有个问题必须明确即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究竟是什么关系?虽然人们对该问题有着诸多不同的看法,但都不约同地认为两者存在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我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公司的内部治理包含于内部控制体系之中,而公司的外部治理构成了内部控制体系的环境。首先,公司内部治理主体依靠契约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各方的利益共同体—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