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论王维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王维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1].txt《晋阳学刊》 1998年第 6期试论王维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赵凌云 如何评价王维的人生态度 ,研究者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王维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冲两期 通行的几种文学史教材。一种则认为王维终其一生都在执着追求没有烦恼的尘外世界(即早年已心向往之的‘桃源仙境’,前期积极 ,热衷政治 ;后期消极 ,潜心佛学。这种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 ,并写进突、) ”①。观点的不同 ,主要源于对王维人生追求认识的不同。笔者认为 ,王维的一生呈现了一种 “随遇而安”的特点 ,他遵循社会
2、给定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模式 ,并没有自觉而持之以恒的人生目标。他虽然一生离不开政治 ,但显然并无大的政治抱负 ;他学习佛学 ,根本原因还是出于现实的需求 ,并没有从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从政还是奉佛 ,首先决定于他当时的外在境遇如何 ,并非是内心自觉主动的追求。说他一生执着追求一个 “理想王国”是不符合事实的 ,下文对王维生平的分析将证明这一点。王维的人性气质、人生遭际、当时社会大环境等因素 ,都使他的 “随遇而安”成为可能。一、封建时代的士人 ,最高的人生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们往往把
3、从政看作是自己人生价值唯一的体现方式。王维作为一名士人 ,自然逃不开政治 ,不必主观上对政治抱有多大热情 ,他生命的一部分是属于政治的 ,从政始终是他的第一选择 ,这可说是社会给他的规定性。王维显然是这种社会价值的遵循者 ,他 15岁即去长安求仕 ,21岁中进士 ,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这以后终其一生官官隐隐 ,半官半隐 ,始终离不开政治 ,正说明了这一点。但另一方面 ,王维并没有大的政治抱负。他既没有李白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的自命不凡,也没有杜甫“自谓颇(“(出 ,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 ,再
4、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远大志向。人们一般引用他青年时期的作品《燕支行》《少年行》等来说明他拥护张九龄的政主张 ,有 “为苍生谋”的热心 ,但我们仔细分析可知 ,王维那些有豪迈之气的作品大多是歌行体 ,这些诗中所写的游侠边塞内容 ,并非王维本人的切身体验 ,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意大多来源于他所用的体裁、主题本身 ,唐代有许多类似他这类作品主题、风格的歌行。可以说 ,王维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把这种豪气表现得充分 ,极富有感染力 ,但不能就此认为王维本人是具有这种热烈的济世之情、功业之心的人。《献始兴公》是王维干
5、谒张九龄之诗 ,在渴望获得汲引时谈谈张的政治主张 ,表示赞美拥护是正常而必要的 ,但若据此而判断王维本人的政治主张及政治热情 ,似嫌牵强。从本质上说 ,王维缺乏对政治真正的关心、投入。古代士人之所以钟情于政治 ,不仅仅是对仕途的热衷 ,而首先表现为一种宽广的胸怀 ,一种对 ·66 · 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 ,由此而产生参与、行动的渴望 ,希望能够辅佐君主 ,大济苍生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他们把从政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目标联系在一起 ,所以他们的追求就特别热烈 “,虽九死其犹未悔” ,而遭遇挫折时 ,往往表现出深
6、广的忧思 ,不仅仅是个体生命价值实现受阻 ,更有对国家、人民的深沉忧虑。我国古代的大诗人屈原、曹植、李白、杜甫无不如是 ,要把握他们的思想及人格 ,必须要对他们的政治遭遇投入极大的关心 ,充分注意政治上的沉浮对他们人生的影响。王维则与他们不同 ,他很少对国家、社会发表看法 ,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也绝少有反应。这当然与他长期生活在社会上层有关 ,但他本人确实对这些不够关心 《寓言二首》),有论者即据此认为王维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是关注现实的表现。但这类诗数量既少,批判的力度深度又远远不能与阮籍、,从政对他来说是一条生活道路 ),对
7、贤人深表同情:,他关心的只是自己在仕途的进退。贬官济州期间 ,他写了《济上四贤咏》《寓言二首》这类批判社会不平等的诗 ,对贵戚子弟进行质问 “:问尔何功德 ,多承明主恩” (“吾贱不及议 ,斯人竟谁论” (《郑霍二山人》 左思、鲍照等人的同类诗作相比 ,对王维来说 ,只是因为他有机会接触到类现象并偶而涉笔为诗 ,对诗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并未有深切的关怀。张九龄罢相后 ,朝政日非 ,面对当时的黑暗政局 ,他说 :既寡遂性欢 ,恐招负时累” (),忧虑的首先是自身的命运 ,而非国家前途。安“《赠从弟》 史之乱后 ,王维被拘于菩提寺
8、内 ,作了一首饱蕴着对李唐王朝的深沉忧虑及般切盼望的诗 ,体现了忠君爱国之情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时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示裴迪》 )。其时王维能写出这样的诗 ,其忠贞之情、故国之思不可谓不强烈、(不动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 ,紧接着 ,他又作了一首《口号又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