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某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长春某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ID:11131214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长春某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长春某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长春某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长春某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长春某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春某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第一章绪论1.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在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汽车产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国内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保持在13%以上。其中,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2088.77万辆,同比增长14.27%。而从民用汽车拥有量来看,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走势。然而随着民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很多城市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开车难及打车

2、难的问题。如何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能源消耗是当前世界大城市普遍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城市中的其他交通工具,作为当前时兴的出行工具---地铁,不仅能避免城市地面交通拥堵、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还有很多优点,首先是运量大,地铁的运输量要比公共汽车大7~10倍,是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所不能比拟的;其次是速度快,地铁列车在地下隧道可以快速行进,行驶的时速可超过100公里;第三是无污染,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行进动力,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地铁具有如此多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有38个

3、城市经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超过6880千米,中国内地36个城市轨交在建项目约3300千米,据预测,到2020年,具备建设轨道交通条件的城市将达50个左右,我国的轨交建设步入了高峰发展时期。..1.2国内外地铁下穿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比我国早,早在1860年英国就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经过150余年的实践与发展,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的完善,同时注重结合实践来完善研究理论和方法,创造了地铁施工的多种施工工艺,以适应不同工程地质及环境要求,但是对于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构筑物时

4、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在1997年日本相关学者制定了《既有铁路隧道近接施工指南》,该指南对既有地铁下穿施工既有线的相关问题作了较全面的阐述[1];该项研究表明,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线工程应考虑的因素包括:新建隧道下穿的施工规模、下穿既有线施工的类型、下穿施工工艺的设计、下穿采用的施工程序、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的位置关系、现场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原有隧道结构的力学性能等。同时该指南根据新修线与既有线的位置关系,将新旧线的影响范围间隔进行了划分(见表1-1、表1-2)。间隔指既有线衬砌外面到近接工程的最小距离。..第二章地铁

5、下穿施工基础理论概述2.1地铁车站暗挖施工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铁暗挖施工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实际施工中使用的频率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浅埋暗挖法、柱洞法、中洞法、盾构法及箱涵顶进法等。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采用何种施工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地铁线路所处地理位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实际施工中地面管线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工程技术资料的掌握情况、施工作业队的素质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施工方法。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法是王梦恕院士在长期科研与实践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立的,并在北京市地铁工程中首次应用成功。经过近几十年的应用与实践,

6、浅埋暗挖法从基本理论到适用范围及施工方法、工艺均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开挖过程中,要突出土体的时空效应对防坍塌的重要性,施工中充分利用实时监控检测获得的土体变形信息进行指导,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沿用新奥法大部分原理,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作为指导原则,从而进行隧道的设计及施工[9-10]。浅埋暗挖法在施工中的的适用条件:(1)施工中不能带水作业。如果地层中含有地下水而不能疏干时,通常带水作业是非常危险的,这会让已开挖的土体稳定性时刻受到威胁,严重时有塌方危险。当暗挖段是大范围的淤泥质软土、粉

7、细砂地层或者是降水有困难的地层,都不宜采用浅埋暗挖法。(2)当开挖面不能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时,不适用浅埋暗挖法[11]。..2.2危险源识别与风险控制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危险源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是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虽然危险源在事故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其本质上分析,能够产生一定危害后果(例如:伤亡事故、人身健康受到损害、物体受到破坏、环境遭到污染等),大多可以归结为有能量的意外释放或约束、限制能量及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结果。[30-32]通常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及第二类危

8、险源。事故发生是由于第一类与第二类危险源共同相互作用。其中作为前提条件的是第一类危险源的发生,而第二类危险源则是引起第一类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出现及发展过程中,这两类危险源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第一类危险源是引发事故的主体,决定了事故发生以后的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