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23953
大小:1.01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10
《甘肃电投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甘肃电投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三、甘肃电投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一)公司基本情况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甘肃省电力建设投资幵发公司。现有职工4389人,平均年龄35.2岁。共有控、参股公司47家,其中控股(子)公司19家,项目点52个,遍布全省14个市州。公司起源于国家缺电时期,1970年到1987年全国18年连续缺电,1988年1月全国实行集资办电政策,征收每度电两分钱的电力建设资金,用于国家计划的大中型电力项目建设。同年4月,省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挂靠在省电力工业局。1993年1
2、2月,省政府决定公司独立经营,成为承担筹集、管理电力建设幵发基金、固定资产投资的法人实体。1998年8月,省政府授予公司法人财产权,依法经营管理实际占用的16亿元国有资产,同时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截止2000年集资办电政策取消时共征收资金21亿元。2005年7月,省政府决定将公司组建为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36亿元,同时加挂甘肃省投资集团公司牌子。2013年12月,省政府将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将公司定位为服务全省能源产业发
3、展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全省煤、电等基础性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进行投资,为公司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26年的不懈努力,甘肃电投已发展成为省内最大的电源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大型综合国有投资公司和省属重要骨干企业。控参股项目涉及火电、水电、风电、光电、煤炭、会展、剧院、酒店、房地产、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和领域。经历了由参股向控股、由股权管理向股权经营与管理并重、由参股收益为主向以控股收益为主、由单一电力投资向多元产业投资的转变。截止2014年6月底,集团公司资产总额485亿元,净资产205亿元;拥有1家上市公司,16家控股
4、(子)公司,28家参股公司,项目遍布甘肃省14个市州;目前,控、参股建成及部分建成省内电力项目48个,铁路在建及规划项目15条,能源、煤炭项目3个,会展、房地产等非电项目7个,电力总装机达到1209万千瓦,拥有投产权益容量624万千瓦,居省内行业之首。(二)公司发展环境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科技革命孕育突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从国内看,我国发展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
5、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经济加快进入稳定增长期,避免未来出现"长痛",但从短期来看,对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必将带来一些改革"短痛"。从区域发展环境看,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三翻番、六提升、两接近、一缩小”的奋斗目标,决定实施“3341”工程。即打造三大战略平台(打造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
6、实施三大基础建设(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猫准四大产业方向(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作为省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这些无疑给甘肃电投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四大业务板块发展环境分析(1)能源性业务板块发展环境分析当前,电力市场在全省经济回升中拉动电力需求缓慢增长,但省内新投产发电机组的增长高于电力需求增长,机组利用小时数继续下降,同时高耗能补贴、电力价格扭曲的状况难以改变。在目前省内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省内同行业争夺优质资源、瓜分
7、市场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对甘肃电投开拓市场、争取电量、电价造成很大难度,对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更高。能源型业务板块为甘肃电投主营业务。截止2013年底,全省装机容量3242.92万千瓦,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装机容量397.19万千瓦,占全省装机12.24%权重,省内市场份额排第二。(2)资源性业务板块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深入推进、国家煤电基地建设布局战略性西移、全省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甘肃煤炭工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公司拥有隗东煤电一体化产区宁正矿区(储量42亿吨,
8、规划年产量800万吨)、山丹矿区(储量1600万吨、规划年产量45万吨)、新疆米东矿区(储量1.2亿吨,规划年产量120万吨)。随着全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原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逐步下降,但仍是我省的主要能源,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地位较长时期内都难以改变。(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