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1780
大小:235.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7
《苏轼诗文_戏谑_风格特征_成因及文学史意义_张国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9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Vol.26,No.92011年9月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Sep.2011苏轼诗文“戏谑”风格特征、成因及文学史意义张国荣(百色学院中文系,广西百色533000)摘要:苏轼是北宋中期首屈一指、高才博学且具有通脱旷达审美人生态度的第一流作家。他的诗(词)文创作既俳谐幽默又语含讥讽,呈现出独特的“戏谑”风格,其特征是:(1)戏拟逗趣;(2)臆改引趣;(3)谐(同)音致趣;(4)双关生趣。追溯苏轼诗文“戏谑”风格形成的原因,这除了与苏轼博学幽默、机
2、智旷达的个性特征有关外,最主要的是与我国俳谐文学传统和北宋蜀中杂剧俳犹传统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中的“优词乐语”直接熏陶、影响有关。此外,苏轼那些极富“戏谑”风格的诗文,在创作题材、内容、文学体式、表现手法以及作品风格、情调上,与传统俳谐文学作品相较,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变和重大突破,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关键词:苏轼;诗文;“戏谑”风格;文学史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11)09-0006-07苏轼是我国北宋中期首屈一指、高才博学且苦、抚慰伤痕与心灵;然其
3、语含讽谏之一面;又往具有通脱旷达审美人生态度的第一流作家,亦是往“忠言逆耳”,容易遭来灾祸。素对我国宋代杂剧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领袖。他的诗(词)文(特别和俳优杂戏演出中俳谐戏谑、“谈笑微言”,借机是笔记杂文一类小品文)创作既俳谐幽默又语含[1]“谈笑讽谏”文化传统异常谙熟的苏轼,对此是一讥讽,呈现出独特的“戏谑”美学风格。因之,苏轼目了然的。基于此,他在诗(词)文创作中,总从自这类诗(词)文学夸饰铺排、形象鲜明,风趣机智,己审美人生态度出发,自觉地学习、借鉴我国杂剧可读性强,赢得古今读者之喜爱与追慕。下面,
4、我传统的表演手法,通过机智、幽默、讽刺、夸张、谐拟就苏轼诗文“戏谑”风格特征、成因及其文学史趣等谐谑语言,让“假”与“真”既定的顺序,产生一意义谈点粗浅看法,祈就正于方家。种错置性的作用力,使事物的表象与本质出现极大的反差,从而使作品产生了滑稽中蕴含严肃、诙一、苏轼诗文“戏谑”风格的文本特谐中寄寓讽刺的力量。这种信口而出、率性而为的征滑稽诙谐与肆笔为文、以文为戏的幽默风趣构成众所周知,所谓“戏谑”者,乃“卖弄玩笑”之谓[2]了苏轼诗(词)文独具的“曲尽谈笑谐谑之妙”的也。作为人的一种智力优势、知识渊博的外在展
5、艺术特质。反映在作品文本中,就有以下四个方面示,它具有“娱已”与“劝世”之双重审美功效。即是鲜明的特征:说,人们在仕途坎坷、因顿之时,“戏谑”可淡化痛(一)戏拟逗趣收稿日期:2011-05-03作者简介:张国荣(1949-),男(壮族),广西德保县人,百色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6苏轼在诗(词)文创作中,总是以自己敏锐的文与可更没有办法了,只好自我解嘲,说准备拿艺术感受和独特的幽默眼光,以及驾驭自己特有250匹绢去养老。于是就将自己画的只有数尺长的语言能力,学习、借鉴、吸纳杂剧表演故事的技而却有万
6、尺之势的筼筜谷偃竹画送给苏轼,作为艺和形态,刻意构思、表现出一些充满生活细节永久纪念;(3)文同在洋州做知州时,曾写过咏洋化、极富滑稽情调的情节(镜头)来增强作品的情州诗30首寄予表弟苏轼看,苏轼和前韵做了30趣。先以散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为例:首诗回寄,其中《筼筜谷》一首是特地跟文与可开……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玩笑的,说渭川千亩竹都被你(文与可)这位太守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吞进胸中去了。其时文与可夫妇正游赏筼筜谷,他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们煮笋吃晚饭
7、,拆信读之,不禁“失笑喷饭满案”。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文中这三个极富“戏拟”意味的故事,既突出了审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美对象(文与可)一生以“竹”作为第二生命的“竹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痴”之性格,同时也揭示了文与可“胸有成竹”理论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的成因,又表现苏轼与文与可这两位幽默诙谐、志万尺长。”子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同道合文朋诗友的深厚情谊,更凸现文与可坦诚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憨直、幽
8、默风趣的可爱形象。从而使这类悼念文章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也收到诙谐中蕴含庄重严肃、幽默中见出深情之审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美功效。又如诗作《东坡八首·其四》: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则辩种稻清明前,乐事我有数。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毛空清明泽,针水闻好语。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分秧及初夏,渐喜风中举。力尺之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