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秧歌风格特征及成因浅析

胶州秧歌风格特征及成因浅析

ID:1062211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胶州秧歌风格特征及成因浅析  _第1页
胶州秧歌风格特征及成因浅析  _第2页
胶州秧歌风格特征及成因浅析  _第3页
胶州秧歌风格特征及成因浅析  _第4页
资源描述:

《胶州秧歌风格特征及成因浅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胶州秧歌风格特征及成因浅析1.引言胶州秧歌流行于山东胶州一带,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俗称“扭断腰”、“三道弯”。胶州秧歌是我国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是胶州人引以自豪的艺术品牌。胶州秧歌传承发展了多年,近年来对其起源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对于胶州秧歌“乞讨卖唱”的起源,研究人员提出质疑,研究者认为,胶州秧歌从艺术形式看,不仅包括舞蹈和歌唱还包括戏剧,认为不可能靠不足百户的小村庄就形成一个如此复杂的地方剧种。有关胶州秧歌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原生态元素并进行科学地文化解读。胶州秧歌以舞蹈表演为主,而小戏表演减少甚至

2、消失,笔者认为尤其要整理探究过去脍炙人口而现在几乎失传的小戏剧目,更有着积极的传承和现实意义。2.胶州秧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动态风格特征2.1胶州秧歌的表演艺术形式胶州秧歌有两种表现形式: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小调秧歌是舞蹈部分,小戏秧歌原有72出剧本,但都是口头创作,目前已整理出10余出,大部分失传。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都有“6个行当”的划分。胶州秧歌的“六个行当”包括: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演员基本编制为24人,假如增加人数必须双数递增,秧歌队需有一至二人负责全队的事务组织领导,俗称“秧歌爷”。还有一名“伞头”,秧歌的角色分为“翠花”、“扇女”、“小嫚”、“鼓子

3、”、“棒槌”5种,一般每种角色2人或者4人,不能单数。胶州秧歌有两种流派,“文秧歌”和“武秧歌”。“文秧歌”细腻、柔美、舒展,又叫“东路秧歌”,以刘彩为代表;“武秧歌”粗犷、火爆、豪放,又叫“西路秧歌”,以陈銮增为代表。文武两派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后来逐渐融为一体。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可以总结为“三弯九动十八态”;动态形式归纳为“扭腰、脚拧、小臂划8字圆、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动律特点概括为“碾、拧、抻、韧、扭”;律动特点形容为“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表演过程中有效地将舞蹈的情感、景象、意境融为一体。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

4、撇扇”、“小扭”、“棒花”、“丑鼓八态”等,表演程序有“开场白”、“跑场”、“小戏”三部分,跑场队形有“大摆队”、“四门斗”、“十字梅”、“绳子头”“两扇门”、“正反挖心”等。胶州秧歌中的女性舞蹈颇具美感,“抬重踩轻腰身飘”,行走如同风摆柳,富有韧性和曲线美,“扭断腰”、“三道弯”为其代表动作,“三弯九动十八态”为其动态特征,“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生动贴切地展现了胶州秧歌的独特韵味,这些特点源于起初的胶州秧歌表演时要踩着“跷板”(为仿照过去的缠足妇女特别制成的小脚鞋)。胶州秧歌中“棒槌”的动作轻脆洒脱,技巧丰富;“鼓子”的动作有丑鼓八态,韵味奇特。2.2胶州秧歌

5、的动态特征胶州秧歌中女性舞蹈动作极具魅力且独具特色,解放后,舞蹈工作者经过归纳提炼加工,把胶州秧歌纳为舞蹈专业课的汉族民间舞女班教材。胶州秧歌中的女性角色有翠花、扇女和小嫚。封建社会,缠足是对女性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束缚,女性受到身体上精神上的双重迫害。胶州秧歌中的“扭”、“三道弯”、“闪腰”这些动态形式,无不是缘于旧时妇女缠足后的形态。胶州秧歌主要动态韵律是“脚拧,扭腰,小臂划8字(动肩),手推,翻腕”。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是“拧、碾、抻、韧、扭”,这五种动律特点表现了胶州秧歌的神韵,它们流动舒展,优美柔韧。“拧”是通过腰为轴的拧转,形成体态上的“三道弯”。脚下的“拧”靠脚腕发力

6、,形成身体的拧转曲线。“碾”是在动作过程中,用脚跟和脚尖的配合旋转完成的,体现在脚部动作上。在胶州秧歌中“拧”、“碾”是形成“三道弯”身体曲线的动作关键。如丁字碾步,是靠膝盖和脚的开关配合、胯的转动以及主力腿和动力腿的协调完成的。动作中先脚跟再落脚掌,形成了重抬轻落的力度美感,形体曲线优美、柔和、弯曲,动作轻柔又不失挺秀,劲健。胶州秧歌剧目《俺从黄河来》中的女子动作就是以“胶州秧歌”重抬轻落,飘起的身姿韵态,演绎母亲河流淌着无尽的酸楚。这个舞蹈中女舞者们动作节奏的强弱对比以及曲线玲珑的“三道弯”,体现出了胶州秧歌女性动作所特有的含蓄柔美。“抻”是动作过程中形态的瞬间持续和延长

7、,让动作延伸拉长,呈现一种内在的力量。“韧”是指力量、韵律感,是通过上肢、手臂的有机配合,体现出身体的内在力量。比如,常见的胶州秧歌中上步向上推扇动作:因为脚的动作快于上肢推扇动作,所以推扇时要呈现出把“韧”劲向上推,并延伸到身体各个部位,韧劲从脚一直到手指尖,甚至用意念引导继续延伸这种韧劲,直至把全身舒展开来,整个动作抻韵丰厚、舒展饱满。“扭”是胶州秧歌动律的核心,以腰部为轴心,辅以肩部,胯部等扭动而形成。通过全身“拧”“碾”“扭”的流动,形成三道弯体态,“扭断腰”就是胶州秧歌“扭”的典型特征,胶州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