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15746
大小:1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0
《针灸医籍选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医籍选》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五年制本科专业用)Ⅰ前言《针灸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其中选取了《内经》及历代针灸医家原著中理论意义大、指导实践作用强的篇章,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及针灸专业多方面知识,是针推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针灸医籍选原著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针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熟悉《黄帝内经》及历代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研读古籍及运用理论指
2、导临床实践的能力。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3、总教学理论课36学时。Ⅱ正文上篇医经选第一章《黄帝内经》选第一节《
3、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中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论述,明确不同的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及针灸理论体系形成的特点。二、教学要求:1、熟悉《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形成特点的论述。2、了解《黄帝内经》中不同的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内容:1、《黄帝内经》中不同的经络、腧穴理论。2、《黄帝内经》中不同的刺法灸法理论。3、《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4、《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5、《黄帝内经》中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
4、的影响。116、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第二节《灵枢经》文选一、九针十二原第一(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九针十二原》中针刺应用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十二原穴的作用、针刺作用、迎随之意、脉诊的重要性等原文及其深刻含义。明确影响针刺的基本环节及针刺操作的基本要求。二、教学要求:1、掌握本篇关于针刺应用的基本原则、针刺操作的基本要求、十二原穴的作用等原文及其深刻含义。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迎随之义、脉诊的重要性等论述。3、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本篇对针刺作用的描述。三、教学内容:1、“九针十二原”的学术思想。2、编纂《针经》的主要目的。(“篇首……始于一,终于
5、九焉。”)3、针刺应用的基本原则。(“小针之要,……急取诛之。”)4、“持针之道”。(“持针之道,……切之独坚。”)5、脉诊的重要性。(“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致气则生为痈疡。”)6、十二原穴的作用。(“五脏有六腑……而知五脏有害矣。”)7、针刺的作用。(从“今夫五脏之有疾也,……未得其术也”)三、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明确病邪侵入人体的特点、“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的原则、针刺的基本要求、不同性质病邪中人的部位及原因、病邪中于人脏的病因特点、六种不同脉象的不同针刺要求、“合治内腑”的内容及主治病症的理论。二、教学要求:1、掌握
6、病邪侵入人体的特点、“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的原则、针刺的基本要求内容的原文及其深刻含义。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不同性质病邪中人的部位及原因、病邪中于人脏的病因特点、六种不同脉象的不同针刺要求、“合治内腑”的内容及主治病症的论述。3、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三、教学内容:1、“邪气脏腑病形”的学术思想。2、病邪侵入人体的特点。(“黄帝问于歧伯曰:邪气中人也奈何?……中于阳则溜于经。”)3、病邪中于阳的部位及原因。(“黄帝曰:阴之与阳也,……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4、病邪中于阴的部位及原因。(“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5、五脏受邪的不同病因特点。(“黄
7、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汗出浴水,则伤肾。”)116、六种脉象决定针刺的方法。(“黄帝曰:病之六变者,……而调以甘药也。”)7、“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的原则。(“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胆入合于阳陵圈。”)8、“合治内腑”的具体应用。(“黄帝曰:愿闻六腑之病,……其寒热者取阳陵泉。”)9、针刺的基本要求。(“黄帝曰:刺之有道乎?……以顺为逆也。”)四、根结第五(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根结》篇,明确病气与形气的轻重关系及针灸补泻的根本目的及原则的理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