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财务比率分析法的矛盾与化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务比率分析法的矛盾与化解毕业论文比率分析法作为财务分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其实质是将影响财务状况或结果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经济状况的1种财务分析方法。所谓比率系指相关指标项目之间的比值。若A为2,B为1,则可计为百分率(50%),比例(1:2)和分数(1/2)3种形式。比率要求比较指标与被比较指标具有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可以从2个层面来理解,1是比率计算时比较指标(分子)与被比较指标(分母)的可比,另1个是某1时期或空间的比率(比较指标)与另1时期或空间的该比率(被比较指标)的可比。由于不同时期或不同空间的某个比率的可比实际上
2、已经是比较分析法的要求,因而本文所指的可比性为比率计算时分子与分母指标项目的可比。可以说,可比性是比率分析法的“灵魂”。这种可比性是指比较指标(分子)和被比较指标(分母)具有同质性,具体条件为:(1)指标性质相关,即比较指标和被比较指标具有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主要有总分相关(构成比率)、因果相关(投入产出比率)等;(2)指标时间范围相同,如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以及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等在比较指标和被比较指标之间对应相符;(3)指标计量单位相同,即比较指标和被比较指标应同时采用实物指标或价值量指标,且价值量指标计价基础相同,即相同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否则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失误。分析现行的比率分
3、析法所运用的系列比率指标,可以发现,不少的比率指标已失去“灵魂”,具体表现为: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矛盾、权责发生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矛盾、现行价格指标与不变价格指标的矛盾和长时期指标与短时期指标的矛盾。为找回比率指标的“灵魂”,提高比率分析法结论对财务经济决策的价值,本文对现行比率分析法在可比性上存在的矛盾进行剖析,并就化解影响比率可比性的矛盾提供1些可行的建议。1 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矛盾与化解常见的财务分析比率,按财务报表来划分,可分为资产负债表比率、损益表比率、现金流量表比率以及各表之间相互结合构成的比率等。我们知道,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财务报表的3大主要报表,是财务
4、分析的主要对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1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1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1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显然,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项目的时点值,属静态指标;而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提供的是项目的时期值,属动态指标。因此,资产负债表比率是静态指标的比较,损益表比率、现金流量表比率以及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比率都属于动态指标的比较,它们不存在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矛盾;而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结合比率、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比率,它们的比较指标与被比较指标则是1静1动,明显存在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矛盾。充斥该矛盾的指标主要有
5、: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利润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之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长期负债之比和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资产净增加额之比等。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矛盾是因为财务分析的比率当涉及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或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指标时,由于前者提供反映时点状况的静态指标,后两者提供反映时期结果的动态指标形成的。这1矛盾的化解,只需将静态指标“换算”为与动态指标相应期间的动态指标。以资产利润率为例,利润为损益表的项目,是动态指标;资产为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是静态指标。为保证2者的可比性,考虑利润形成期间对资
6、产的占用情况,资产应以企业各项资产与其占用天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得,计算公式为:A=∑(AiDi/T)A为利润形成期间占用的资产总额,Ai为某项资产额,Di为某项资产占用天数,T为形成利润的总天数。设利润为P,则传统的资产利润率(P/A)修正为P/(∑AiDi/T)。2 应计制指标与现金制指标的矛盾与化解作为财务报告确认基础目前有应计制和现金制。我们知道,前者用来作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确认基础,后者则是现金流量表的确认基础,因为现金流量表若用直接法编制,其直接确认依据是现金制,若用间接法编制,表中各项目的确认则通过应计制进行转换,最终仍是现金制。因此,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提供的是应计
7、制指标,而现金流量表提供的则是现金制指标。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比率、损益表比率和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结合比率都属于应计制指标的比较,现金流量表比率都是现金制指标的比较,它们不存在应计制与现金制指标的矛盾;而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比率和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比率,其比较指标与被比较指标,明显存在应计制指标与现金制指标的矛盾。该矛盾涉及的指标有: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之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长期负债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