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98663
大小:1.31 MB
页数:87页
时间:2018-07-10
《大黄 素 生 物 素 酯的 合 成、表 征及 抑 菌机 理 研 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类号:学校代码:10128UDC:学号:20121100116硕士学位论文(学生类别: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科名称:生物化工论文题目:大黄素生物素酯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机理研究英文题目:Studyon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antibacterialmechanismofbiotinemodinester学生姓名:魏文强导师姓名:王翠艳副教授二○一五年六月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工业大学及其
2、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工业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校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毕业后涉及该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或研究成果用于发表学术论文须征得内蒙古工业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并且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方
3、可投稿或公开发表。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非全日制硕士可不填写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大黄素(emodin)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中草药虎杖中。大黄素毒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但因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限制了大黄素的开发应用。作用靶点的分析对于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及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DCC低温催化法、二步酰氯法通过酯化反应连接大黄素与生物素,首次获得大黄素生物素酯,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株,对大黄素和
4、大黄素生物素酯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的抑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大黄素的作用靶点及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奠定理论和实验依据。结果显示大黄素和大黄素生物素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大黄素生物素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μg/mL,大黄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μg/mL,同物质量浓度的大黄素生物素酯的抑菌活性是大黄素的2.4倍。本研究测定了细菌培养液电导率的变化及细胞内DNA和RNA的外渗情况,结果表明: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产生了较大的损伤。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大黄素作用组比对照组
5、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小了10.12%,大黄素生物素酯作用组比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小了7.89%;大黄素作用组的DNA含量较空白减少了21.4%,大黄素生物素酯作用组的DNA含量比空白减少了5.45%。说明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均可抑制菌体的可溶性蛋白及核酸的合成。此外,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对菌体总蛋白含量和菌体外分泌蛋白含量都有明显的影响。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光谱法研究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分子发生了相互作用,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均以嵌插模式与DNA发生作用。荧光光谱分析显示,DNA对大黄素、大黄素
6、生物素酯的荧光产生了猝灭作用,进一步表明其嵌入到了DNA的碱基对之间。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二者与DNA都发生类似于溴化乙锭的嵌入作用,但大黄素生物素酯与EB的竞争竞争作用要稍强于大黄素。关键词:大黄素;大黄素生物素酯;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靶点鉴定ABSTRACTPolygonumcuspidatumisakind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Emodin,ananthraquinonecompound,isoneofitseffectiveingredientswhichhasbeenknowntopossesslowsideeffects,an
7、tibiosis,antiphlogosis,antioxidation,anti-tumorandotherbiologicalactivities,butitsmechanismisunknown.Thedrug-targetidentificationisthebasisofunderstandthemechanismofactionanddevelopingnewmedications.TheDCClowtemperaturecatalyticmethoda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