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探析【摘要】目的总结我院自2006年5月到2009年5月期间共1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进行全面细心的护理。结果该14例患者取得人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积极全面的护理对行腔内隔绝术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存活率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患,是由于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层,形成主
2、动脉壁二层分离状态而成。夹层可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如其假腔不断扩大,在主动脉壁间形成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主动脉任何部位,按Stanford分型,凡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为A10型,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近端降主动脉,病变扩展可累及升主动脉、也可延至弓部、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1]。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B型。根据DeBakey分型,如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张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I型,而内膜撕裂口位
3、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仅限于升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II型[2]。主动脉夹层往往病变范围广泛,急性夹层动脉瘤患者可突然死亡或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一项研究收集了世界963例夹层动脉瘤病例,其中50%的患者在48h内死亡[3]。有报道主动脉夹层占胸主动脉瘤的53%,74%的胸主动脉会发生破裂,死亡率高达94.3%。而其中,主动脉夹层所致的胸主动脉瘤有95%破裂[4]。因此,积极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是抢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传统的开放主动脉置换手术虽然可有效地治疗此类病例,然其较高的手术死
4、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使得人们不断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Parodi[5]1991年首次使用血管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腹主动脉瘤取得成功。1994年,DaKe等[6]又首次报道利用血管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取得成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血管腔内治疗已成为临床上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对于StanfordB型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院自2006年5月到2009年5月成功地为1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行了腔内隔绝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5、.1一般资料10本组资料共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1岁。均经CT或MR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按Stanford分型,StanfordB型45例,StanfordA型3例,且这3例StanfordA型患者均为夹层内膜破口在降主动脉的逆行撕裂至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4例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病史者10例,合并冠心病史者3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14例患者中有1例在术前已出现心衰表现。1.2手术方法全麻下切开右侧腹股沟皮肤,逐层分离,暴露游离股动脉,在
6、直视下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依次置入鞘组、导丝、猪尾巴导管,退出导丝,造影证实导管在真腔内,于左前斜45°行升主动脉造影明确头臂干、左锁骨上动脉、左颈总动脉开口及破口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再沿猪尾巴导管送行交换加硬钢丝至主动脉根部撤去猪尾巴导管,切开股动脉,沿钢丝送入主动脉覆膜支架至破口位置,带膜部分必顺越过破口,将血压降至80/50mmHg左右,释放支架,退去输送系统,复行升主动脉造影示,确认破口闭合良好,观察有无内漏、夹层动脉瘤累及内脏动脉时支架置入后内脏供血等情况,StanfordA型夹
7、层动脉瘤还须注意支架置入后是否影响颅内动脉供血情况,以便能及时作出相应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术毕撤去钢丝,逐层缝合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待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2护理2.1术前护理102.1.1心理护理该类患者突发的胸痛呈撕裂样伴有濒死感,每次发作时使患者紧张,护理上应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疼痛发作时应有家属或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鼓励安慰患者,介绍监护的必要性,介绍手术的最佳时机、大致过程、疗效、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对手术及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其主
8、观能动性。2.1.2控制血压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高血压使动脉内膜破坏,中层变性,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分开其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因此,降低血压,减少血流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可有效阻止血流向夹层扩展。临床常用硝普钠微量泵泵入,随患者血压调整用量,调整到以维持心脑肾供血的最低水平的指标,保持收缩压100~110mmHg,平均压60~70mmHg,同时可以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尽快控制病情进展。2.1.3镇静止痛本病最突出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