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

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

ID:1108698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_第1页
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_第2页
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_第3页
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_第4页
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探究情境【摘要】文学作品是历史的写照,这话一点不假。然而,它们反映历史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与写作文章的历史背景关系甚密,有的与当时的历史背景联系的不是十分紧密,有的直接与历史挂钩,有的间接与历史接触。这就使得有的课文适合于从文章的历史背景创设学生探究的情境,有的课文则不适合从写作背景创设学生探究的情境。【关键词】探究情境;发展思维;现实创设【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78-026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是相对的。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

2、而言,在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教学,学生有比较多的主动权;相对于教来说,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比较多的主动权。但是,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并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一个统一体。如果我们把初中语文教学比做演戏,那么学生就是演员,老师就是导演。学生的学习是老师精心设计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离开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偏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既定的正确方向,从负面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不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都必须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要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就必须创设出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

3、环境。否则,学生是没有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师应该怎样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呢?1根据课文的历史背景创设文章的内容与其写作背景密不可分。我们常说“有感即发,一挥而就”。有感即发,是说人因为对某事物有比较深的感受,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说出来,不写出来,就会感到憋得心慌,吐出来,倒感到轻松愉快。一挥而就,是说文章写得快。一般说来,当人有感即发时,才能够一挥而就。这里蕴藏着“感受”与“文章”之间的内在关系。人对某事物有感受,才可能写出相关的文章;反过来,文章是人们对某事物感受的表露。有一句话叫“触景生情”。景,即景致,指人接触到的景致,或者叫人的生活环境。触景,就是人接触到的生活

4、环境。情即感受,对事物的认识或者理解。触景生情,就是人对自己生活环境所产生的一些感受,多指特殊的环境所引发的思想共鸣。不管它的特殊意义,就字面上讲,它揭示了环境与感受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可见,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文学作品是有一定影响的。6文学作品是历史的写照,这话一点不假。然而,它们反映历史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与写作文章的历史背景关系甚密,有的与当时的历史背景联系的不是十分紧密,有的直接与历史挂钩,有的间接与历史接触。这就使得有的课文适合于从文章的历史背景创设学生探究的情境,有的课文则不适合从写作背景创设学生探究的情境。究竟哪些课文应该从文章形成的历史背景创设学生探究

5、的情境?这就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2抓住课文里的关键句子创设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祖国语言知识教学,以及发展学生能力的三重任务。“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完成这三项任务的依据是教科书。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利用教科书。在众多的初中语文教科书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为使用。它与有些初中语文教科书明显不同。有的教科书,分文学作品和语

6、文基础知识两个部分,按照作品的文学特点,把作品分为文言文、6古诗词和白话文三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划分出不同的小类,一个小类作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前半部分是作品,后半部分是语文基础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把作品和语文基础知识合而为一,从表面上看,只根据文体把课文分成若干个单元。教科书里的作品,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载体。3结合现实创设文学作品的根扎在生活中。离开了生活,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只有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对生活有比较深的感受的人,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是,作品又不是现实生活的复印。作品还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奋进的历史责任,

7、就不可避免掺合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政治素养,这就使得文艺作品有生活的原型,但又比生活原型高大、雄伟,比生活中的事实更生动、更感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虽然,文学作品高于生活,但它毕竟来源于生活,必然带有生活的原始色彩。初中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是文艺作品,也披挂着生活的原始色彩,是生活的写照。6文学作品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过去。历史是波浪式向前发展的,一个朝代灭亡了,另一个朝代又建立了;一个罪犯被枪毙了,另一个罪犯又产生了;一个贪官被惩治了,另一个贪官又出现了;包公怒铡了陈世美,可是,历朝历代还有陈世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