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82804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探究高校学生管理的现代转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高校学生管理的现代转向一、管治与善治之流辩 管治与善治同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但分属于不同的理念和向度,管治建立于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指的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向管理目标而对被管理者实行控制的一种管理过程,其强调的是控制,特征表现为等级制、强制性和缺乏参与性,是传统威权政治体制下遗留下来的社会管理管理模式。 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公共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所导致的公民社会的兴起,给世界各国政府带来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对传统管治模式的反
2、思。正是鉴于国家的失效与市场的失效,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以治理机制对付市场和政府协调的失败。 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一词开始纳入西方学者视野并广泛地被用于政治发展研究中。开其先河者为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詹姆斯N罗西瑙。在其看来,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而我国学者俞可平则认为:所谓治理,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
3、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的基本特征是: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或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从以上中西方学者的表述中我们认为,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的有限性和社会包括政府、市民、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多元共治的多样性,治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但其不能代替国家而享有政治强制力,也不可能代替市场而自发地对大多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在现实的社会管理中也存
4、在着治理失效的可能。基于此,伴随现代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对英文goodgovernance的翻译,有学者提出了善治这一新概念并受到西方学界广泛关注。 我国学界和政府对善治引起关注并广泛应用则始于中央编译局俞可平教授对治理和善治的探讨和总结,他认为:概括起来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同时,他将善治的基本要素归纳为责任性、合法性、法治、透明性、有效性、回应性、参与性、稳定性、廉洁性和公正性。综上
5、所述,我们认为善治是指善于治理或好的治理。作为多元治理、和谐治理的治理境界,善治的实现是政治制度的终极目的,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二、高校学生管理由管治到善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治理尤其是善治理论的提出,不仅对世界各国国家社会管理层面,而且对高等教育内部管理层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外部现实挑战、内部管理机制的弊病和高校内部学生管理改革的内在需要,实现由管治到善治的转向都显得及必要和紧迫。 (一)由管治到善治的
6、转向是高校学生管理适应现实挑战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中国教育在三十多年的求变中也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世界形势和格局的剧烈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的泛滥和流行对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冲击,加剧学生的心理困惑的同时也导致了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紊乱;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融通所创造的没有疆域和文化阻隔的X络虚拟社会,以开放性、虚拟性为特征,导致社会权威解构、价值消解;经济转型、利益调整、阶层分化所带来的社会金钱观、利益观、道德观的转型和重建等都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形成了严峻的现实
7、挑战,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和新的学生主体,传统高校管治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而强调多元参与、共同合作的善治理论则正好赋予了我们学生管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由管治到善治的转向是革除高校自身学生管理弊病的需要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高校学生管理大同小异,都是采取以学校管理为主、学生自主管理为辅,条块结合、以条为主,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的基本体制。学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日常思想教育、学生评先评优奖励、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就业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宿舍管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管理、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
8、践等。学校采取的还是传统的管治模式,使得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乏有效程序;法治观念不强,忽视学生权利;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评价体系僵化,人才培养异化;班级组织涣散,师生关系疏远等弊病严重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背离了我们的人本教育理念。因此,只有实现由管治向善治的转向,才能让管理者和学生之间互相协调、良好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