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

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

ID:11081817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_第1页
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_第2页
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_第3页
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_第4页
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60-01【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大肠癌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对1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手术,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结果:在100例介入操作中,完全切除率达82%,治愈切除率达79%。结论:加强早期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规范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开展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等微创治疗的多中心、大样本,以获得广泛的循证医学依据,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大肠癌的总体诊治水平。【关键字】大肠镜;治疗;大肠癌手术;临床观察。大肠癌是严

2、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大肠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第2~3位。近十多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地区大肠癌已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4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大肠癌的诊断、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大肠癌的总体疗效并无明显改善。在国内,大肠癌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与其他肿瘤一样,提高大肠癌总体疗效的有效途径是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根据日本大肠癌研究会的规定,早期大肠癌(early2stagecolorectal8cancer)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大肠癌,不论病灶的大小及有无转移。早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3、,而进展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50%~60%��[1]�。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对1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根据上述情况我们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对1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手术,其中100例大肠癌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7岁~72岁,平均62岁。1.2内镜下诊断:内镜在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极高,其优势是在直视下观察并可取活检。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应注意观察病变的大小、表面情况、颜色、质地、易出血性、边缘及皱襞集中情况,注气与吸气后病变形

4、态变化以及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病变能否被举起,即有无非举起征(non-liftingsign,NLS)等,以便与腺瘤等进行鉴别并对其深度进行推断。为了便于发现病变,更清楚地观察粘膜细微变化,以及确定病变的深度和范围,现已相继开发出一些新技术和特殊功能的内镜。1.3内镜下分型:内镜下分型��[2]�8早期大肠癌内镜下肉眼形态分型参照早期胃癌进行分型。基本分型:息肉隆起型(Ⅰ型),无蒂息肉(Is)型、又细分为有蒂息肉(Ip)型、亚蒂息肉(Isp)型;表面型(Ⅱ型),又细分为表面凹陷(Ⅱc)型、表面隆起(Ⅱa)型、表面平坦(Ⅱb)型、表面隆起中心凹陷(Ⅱa+Ⅱc)型和表面凹陷边缘隆起(Ⅱc+

5、Ⅱa)型。Ⅱa+Ⅱc型有两种情况,一种为隆起表面Ⅱa合并Ⅱc型,另一种为凹陷型转变而来。Ⅱc+Ⅱa型的周边隆起是由增生的粘膜构成。在早期大肠癌中通常见不到有深溃疡的Ⅲ型。新增分型:表面隆起伴假性凹陷(Ⅱa+dep)型、直径>10mm侧向发展的表面隆起也称侧向生长型(LST)或a结节集簇型(laterallyspreadingtumor)、Ip顶部浅凹陷(Ip+Ⅱc)型。�2方法2.1大肠癌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3]�适合于m癌和sm1癌(或sm微小浸润癌)。一次切除适合小于2cm的病变,切除范围应大于肿瘤边缘正

6、常组织;分次切除适合大于2cm、肠道弯曲部或皱褶部的病变。EMR一般与黏膜下注射术联合应用。黏膜下注射的作用是使病变隆起利于完全切除,并排除黏膜下侵犯的病变(此时黏膜不能隆起),此外还可以防止穿孔。注射液一般都采用含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或单纯生理盐水,注射剂量从2ml到30ml不等,并且可以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进行补充注射。注射后病变未隆起为非提起征(Non8LiftingSign)阳性,说明病变不能与固有肌层分离,侵及Sm层以深,不能行EMR治疗。�3内镜治疗结果100例大癌内镜治疗术式,黏膜下注射后黏膜切除术15例(Isp型15例),直接高频电摘除术10例(Ip型长蒂10例),黏膜下注

7、射后黏膜套扎切除术16例(IIa型10例、IIa+IIc型6例,黏膜下注射+透明帽后黏膜切除术36例(Ip型短蒂15例、Isp型11例、Is型10例),黏膜下注射后黏膜分块切除术15例(Is型10例、LST型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0分钟,平均切除直径为38mm(20~150mm)。术后发生穿孔10例(5%),出血4例(2%),只有1例需进行急诊手术。在100例介入操作中,完全切除率达82%,治愈切除率达79%。内镜切除标本进行顶基纵行连续切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