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底动脉闭塞症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底动脉闭塞症的研究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2卷第16期2475奋突触前膜A2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血管收缩作用减弱.张晓燕191把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29例按顺序分成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l4例两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托普利辅佐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上优于对照组,总疗效上差异有显着性(0.05).6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肾病50%的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使胰岛素在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方面作用受限,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的胰岛素
2、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以控制血糖水平,高胰岛素是高血压的重要特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IR的主要原因是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反应性降低.卡托普利IR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的机制是:(1)促进体内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2)扩张血管,抑制RAAS;(3)升高缓激肽水平,增加骨骼肌血流和糖摄取.临床观察表明卡托普利对空腹血糖,血脂均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此外,卡托普利是美国FDA惟一批准的用于糖尿病性肾病治疗的ACEI药物.大量临床报道已肯定此疗效.7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
3、状腺机能亢进治疗需要长期给药,而传统的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药物对部分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大和产生耐受性,使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治疗受限.章志强等fIJ1将184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小剂量他巴唑(5mg)加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或单用他巴唑(1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结果表明,小剂量他巴唑加卡托普利组患者能迅速缓解甲状腺机能亢进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3,T4水平,疗效显着优于单用他巴唑治疗组.8类风湿关节炎近年来.卡托普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因是本品有免疫抑制作
4、用,能部分抑制淋巴细胞反应;还能阻滞激肽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再加上卡托普利结构中有D一青霉胺的特征,含有巯基,因此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在服药半个月后关节疼痛减轻,2个月后关节肿胀及晨僵改善,血沉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转阴,血清IgGF降.方法:卡托普利25m口服,每天3次,以后每周增加25mg,直至最大剂量150~e,/a或者根据患者不良反应来调整剂量,疗程可达48周.9肾移植后继发性细胞增多症肾移植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与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明显增高有关,ACEI有降低EPO水平的作用,
5、托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因此可以降低EPO水平,抑制红细胞增生.张亚莉fl1肾移植后临床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的15例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药物治疗,结果15例患者用药后全部有效,起效时间为用药后7~20天.1O其他疾病治疗卡托普利还用于改善皮肤缺损患者局部血液灌流,减少低蛋白血症发生.促进创面愈合.还可用于脑血管痉挛,上消化道出血,特发性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使用卡托普利的治疗研究进展迅速,卡托普利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为高血压以外疾病的治疗使用.由于卡托普利不良反应小,口服方便,
6、价格便宜等特点.该药新的治疗用途正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有些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1】SimkoF,SimkovaM,KovacsL,eACEinhibitorcaptoprilinthehghtofnewchIIicMstudies[J].CeskaSlovFarm,2002.51(2):63.【21魏端生.单行自体腹水回输与伍用多巴胺及速尿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对比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6,4(2):94.【3】孙国庆.腹水超滤回输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8
7、9例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4):303.【4】孙岚英.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心衰48例临床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37.【5】王荣华.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对比.航空航天医药,2002,13(1):24.【6】储旭东.卡托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39例.南通医学院,2000,20(1):102.f71王涛.卡托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89例疗效观察.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6):52.【8】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
8、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71.『919张晓燕.卡托普利佐治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01,23(1):18.【10】JIdjllsS,MajahalmeS,PalafiniP.Antihypertemivetreatmentof2pafien~withdiabetesandhypertension[J].AmJHypertens,2001,14(I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