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的_童心说_与汤显祖的_情至说_

李贽的_童心说_与汤显祖的_情至说_

ID:1104424

大小:95.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7

李贽的_童心说_与汤显祖的_情至说__第1页
李贽的_童心说_与汤显祖的_情至说__第2页
李贽的_童心说_与汤显祖的_情至说__第3页
李贽的_童心说_与汤显祖的_情至说__第4页
李贽的_童心说_与汤显祖的_情至说_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贽的_童心说_与汤显祖的_情至说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9年第1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2009(总第89期)JOURNALOFF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SerialNo.89李贽的“童心说”与汤显祖的“情至说”邹自振(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08)摘要:汤显祖与李贽身交甚少却神交甚厚。汤显祖是通过读《焚书》而成为李贽的崇拜者的。汤显祖说,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汤显祖之于李贽,更多的是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汤显祖的“情至说”与李贽的“童心说”无论是在理论基础、哲学思想上都具有相似之处,“情至说”受“童心说”的影响是毋

2、庸置疑的。关键词:李贽;童心说;汤显祖;情至说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321(2009)01-0064-06被喻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汤显祖,色。而肯定人欲,崇尚真色既是提倡真情的必然其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那正是朝结果,它们的最终指向也是真情。廷腐败堕落、社会动荡不安的明代中晚期。在那一、“真”理启示“真人”样一个年代里,汤显祖以“真人”、“真龙”、“真品”首先,“童心”与“情至”都提倡“真情”,反对自勉,恪守耿介率真之人格,拒绝宰相辅臣的拉“假理”。拢,蔑视高官贵胄的腐朽,坚持以德治邑、勤政爱李贽在其“童心说”中

3、集中反映了他的文艺思民,高扬“情至”“尚真”之大旗,直至临去世前,仍想,其核心是提倡“‘真情’,反对‘假理’。”什么是以“真人”明志。他说:“人自有真品,世自有公“童心”呢?李贽说:[1]论。”“仆不敢自谓圣地中人,亦几乎真者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2][3]也。”这绝不可看作是汤显祖自我褒扬之词,而之本心也。是当之无愧的。而同时代的思想家李贽也喜谈真这就是说童心也即真心,就是世界上初生儿人,其“童心说”表现了对真人、至文之喜爱,对假童之心,它没有一点虚假成分,也不懂得矫揉造人、假文之厌恶。所以当“真人”汤显祖遇到讲作,更不会虚与委蛇,那是最纯洁最干净

4、的心灵,“真”理之李贽时,将激发汤显祖怎样的创作灵感丝毫没有受到社会上任何不良风气的影响。“绝呢?可以认为,汤显祖的“情至说”正如袁宏道的假纯真”,即不受道学等处在“道理闻见”的蔽障和‘性灵说’一样,都是在艺术领域对李贽“童心说”干扰;“最初一念”,指人生固有的私欲,所谓“夫私的呼应。通过比较“童心”与“情至”,我们可以发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他认现两者在提倡真情,肯定人欲,崇尚真色上存在相为,一个人如果“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而“失却互契合之处。而这三方面并不是零散的,而是有真心,便失却真人”,成了一个“言假言”“事假事”着内在的联系。提倡真情,反

5、应到实际生活中也的伪君子。就是肯定人欲,反应到文学创作中也就是崇尚真对于李贽所谓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童收稿日期:2008-04-25作者简介:邹自振,男,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64·©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心”,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般的真情实感,它具“生而有之”,也就是童心之“最初一念”。情之被有某些形而上的意义,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亦理所格,也亦如童心被“道理闻见”所障。情与理如瑞士心理学家荣

6、格所谓的人类都有“怕黑的集的对立,也就是“童心”与“道理闻见”的对立。体无意识”一样,“怕黑的集体无意识”表现的是人其次,汤显祖的“情至说”和李贽的“童心说”类共同的对黑暗的恐惧。而“童心”则表现的是人都反对把理和欲对立起来,肯定人欲、表现人欲成所共有的对真的向往,对美的喜爱。童心之美,也为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理学家们所倡导的那种就是人性之美,自然本性之美。扭曲人欲的说法都遭到他们激烈的批判。在这李贽不仅赞颂童心之美,而且反对障碍童心里,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当时统治阶级所规范的“存的“道理闻见”。具有童心的人之所以越来越少,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在理学家看来,“人心”就出于

7、童心的文章之所以越来越难见,就在于:是人情私欲,“道心”就是“天理”,要使“人心”常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入,而以为主于其听命于“道心”,也就是“灭人欲,存天理”。程朱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理学从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角度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出发,无所不尽其极地压制人欲,希望人们都遵循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礼教的条例做一个知礼义、守法度的顺民。北宋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的程颢、程颐就认为:[4]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