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拟判”考论文

唐代“拟判”考论文

ID:11041198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唐代“拟判”考论文_第1页
唐代“拟判”考论文_第2页
唐代“拟判”考论文_第3页
唐代“拟判”考论文_第4页
唐代“拟判”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拟判”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代“拟判”考论文..毕业如果说,汉代的“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兴盛时期,那么,唐代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全盛时期。至于唐代全盛的理由,后人列举很多,比如,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为“一代明君”,唐代的全盛与他为国家在各个方面打好的坚实的基础有关..毕业,等等。但是我们认为,在众多唐代全盛的理由里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唐代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治理国家;而科举制度也成就了唐代判词的最初形式—“拟判”。一、“拟判”产生背景考判词在我国古已有之。据考证,最早的判词叫“书”、“鞠”;之后又有“判”、“判词

2、”等叫法,它与今天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称呼是一脉相承的,主要是指由官方制作的、对案件作结论性的文字记录。中国古代判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虞舜时代我国就有了刑法;相传在夏商时期诉讼法规即出现;到了周代,李悝著法经六篇,诉讼断狱相继形成。然而,与诉讼相伴随的判词究竟起源于什么年代,至今还难以有确切定论。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古代遗留的典籍和出土的文物去考察,我国古代判词的历史最起码可以向上一直追溯到西周时期。1但判词真正成为一种成熟完备的文体却是在唐代。这一时期无论是司法意义上的以实用为主的判词,还是文学意义上的以欣赏为主的判词,都相当地成熟完备。唐代之前,虽然也有判

3、词的写作和流传,但其数量较少,形式不一,没有形成制度和规范,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自觉的、有意识的写作判词的情况也还没有形成。唐代是中国古代判词的成熟兴盛期。唐代最初的判词从“拟判”开始。从其形成发展的文化机制及其历史背景来看,判词在唐代这一时期的成熟并非偶然,是唐代诸多制度、法律、文化等因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与当时的法制状况及选官制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第一,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为唐代判词提供了制度土壤。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但真正把它发扬光大、形成一种制度并对后世造成重大和历史性影响的还是唐朝。据史料记载,唐朝的科举制度非常完善,考试的内容和程

4、序也非常繁琐。在礼部所举行的科举考试中,有明法一科,属每年都举行的常科,这种制度是唐朝所独有的。它虽然没有进士、明经等科受读书人的重视,但它毕竟是仕进的途径之一,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律学的重视,因为对法律的通晓熟悉正是制判的前提条件之一。明法一科专门考察应试者对国家律令的掌握程度。“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3唐代应明法一科者多从学馆中培养,如唐代隶属国子监的六学中就有律学一科。读书人在礼部考试及第,获得出身后,还要经过吏部的关试。“关试,吏部试也。进士放榜敕下后,礼部始关吏部,吏部试判两节,授春关,谓之关试。始属吏部守选

5、”。4“试判”成为走向仕途的重要一关。另外,在吏部所举办的科举考试中,还有拔萃一科,科为制科,不同于每年一次的常科。在唐朝,一个人想进入仕途,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考中以后,才有可能进入仕途。而参加科举考试又必须过以下四关,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身、言、书、判”。即所谓的:“一日身,体貌丰伟;二日言,言辞辩证;三日书,楷法优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进京赶考”之前,必须经过相貌关、口才表达关、书法关,这三关都过了,才允许过第四关,即“进京赶考”;而“进京赶考”具体考试的内容则是“试文三篇,试判三篇”。这里所讲的“判”,就是判

6、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国家把由官方制作的法律文书统一固定称之为“判”或“判词”,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今天,我们仍把决断是非、明确罪责、确定权利和义务的人民法院的各类文书称为判决书)。可见在唐朝,没有较高的判词写作水平,很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5第二,唐代为判词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法律土壤。唐代时期,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立法的原则理念以及各项法律制度均已确立和完备,并且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这是判词得以成熟的法律土壤。一般来讲,判词的成熟和完备首先应得益于法律制度的相对完善和健全,这样才能使得判词成为司法制度的固有形式之一,从而使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规范

7、性。第三,唐代为判词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文化土壤。一般来讲,判词的成熟和完备应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背景。这也就是说,判词的成熟和完备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文字表达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中国古代判词在唐代的成熟,与当时文学上的繁荣是一致的。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唐朝文学应该占有浓墨重彩的一席之地。根据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有关史料记载,在唐代,有名有姓的诗人不下3000人,他们写作的文学作品仅诗歌一项,流传下来的就不下10万首!这样一种写作氛围,为唐朝判词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从上可见,在读书人走向仕宦的层层关卡中,几乎每一关都有试判这一项。判词写作的好坏直接关系

8、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故判词的制作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