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ID:11034438

大小:210.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09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1页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2页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3页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4页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J  个人本位论中的“个人”并不是指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个体,而是指具有独立的个体自我意识(与群体自我意识相对),从社会群体中分离和分化出来的“独立个人”。Ø  这种意义上的“独立个人”的出现,始于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对个人自我的发现。J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产生与兴起,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1)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2)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3)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工业革命;(4)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J  三种典型的个人本位论及其代表人物:典型理论

2、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约翰–密尔、伯特兰–罗素、哈耶克、洪堡、沛–西能、爱伦–凯、小原国芳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泰勒(1)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Ø  主要观点:(1)教育应尊重、顺应儿童的天性,使儿童的本性不受恶劣社会现实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2)教育应把儿童培养成“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公民”。Ø  19世纪、20世纪之交欧洲兴起的“儿童中心运动”,均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卢梭个人本位论思想的影响。Ø  卢梭所讲的个人实为脱离具体社会现实的抽象个人。(2

3、)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Ø  推崇个人的价值,特别推崇个体的自由与独立和个性自由发展的价值。$  密尔在其《论自由》一书中,反对由国家亲自操办教育和强制实施高度同一的教育,主张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罗素认为“规格化是罪恶之源。……在每一个社会问题中,尤其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哈耶克反对由政府亲自管理学校,认为“将整个教育制度置于国家管理或指导之下,切切实实地隐含着种种危险……”Ø  信奉自由教育,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无可估量的发展潜能,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把促进儿童个性的

4、自由发展视作教育最重要的目的。(3)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Ø  主要观点:(1)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2)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3)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Ø  存在主义者强调:(1)真诚;(2)选择与决定;(3)独立承担责任。J  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1)主张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2)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利,维护受教育者的人格独立与尊严;(3)

5、强调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主体,强调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4)把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作教育的最高目的。J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要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主要有典型理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涂尔干、纳托尔普、白尔格门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德国学者凯兴斯泰纳、意大利学者秦梯利1.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Ø  涂尔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是要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个人改造成为具有特定社会特性的个人。Ø  纳托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

6、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Ø  白尔格门认为“教育除了造就每个人使其乐于为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于人类生活的保存和改善以外,不能有别的目的。”2.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Ø  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日本、意大利、德国为代表的极权主义教育是其集中体现。$  凯兴斯泰纳说“我以为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  秦梯利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造就能倾听来自“国家”的声音,服务和献身于国家利益的良好公民。&

7、Oslash;  当人们把社会狭隘地理解为国家,社会本位论就获得了它的极端形式,即国家主义。Ø  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带有明显的狭隘性与排他性,它实际上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等同起来,这种等同是危险的。J  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1)主张根据社会或国家的整体需要来造就个人,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或国家整体利益的工具与手段;(2)认为社会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首要要素;(3)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整个个体掌握社会的知识与规范,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4)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个性的存在没有价值与重

8、要性;(5)强调个人对社会规范或社会权威的服从。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