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29842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9
《浅谈仡佬族节日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仡佬族节日文化仡佬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79,745人(2000年人口普查)。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仁怀等3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仡佬族也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有1845人(1999年人口普查)。在越南,仡佬族人口主要居住于河江省的同文、黄树肥两县境内。中国1/vie 仡佬族的来源据《华阳国志*南中志》和《后汉书*西南
2、蛮夷列传》中记载:夜郎者,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贵州西部的北盘江)洗涤有一段三节长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两足之间。推之不肯漂走。听到竹筒中有小孩的哭声。剖开竹筒,见一男婴,抱回养大,有才有武,自立为夜郎候,以竹为姓。而“仡佬”意译为竹族也是有原因的。 而我们正安地区的仡佬族现在大部分民族文化已经被汉化,仅仅保存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 一、春节 我们仡佬族对春节的称呼也不一样,我们称呼春节为“小年”,而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为“大年”。通常在腊月过后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杀年猪,腌制腊肉,研磨汤
3、圆粉、熬制麻糖。在腊月二十三晚上的时候会有一个礼送“灶神爷”。第二天就是大扫除间,我们会把庭院,屋子内外全部打扫干净,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小年那一天家里会贴对联,在我们小时候对联都是由村里老人写的,现在基本都是去买了。傍晚的时候会去“上坟”,我们那里叫的是“烧香”,官方一点叫祭祖。会在已经逝去的亲人的坟前烧一些香蜡纸烛,说是给逝去的亲人们花,希望他们在下面会过得很好,同时也会在他们坟头许下愿望,保佑自己一家人来年能够平安,小孩学习可以更好。从小年到大年每天都会去祭祖,每天吃饭前都会先放鞭炮等,说是为了
4、来年红红火火,惊走那些不吉利的东西。 每年的正月初二是不可以清扫家里的,也不可以生火。说是清扫会扫走家里的财务,而生火会使接下来一年的家人性格火爆。因此这个也是我们仡佬族的一个禁忌。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文化我们那已经消失,现在剩下的都只有这些了。 在大年(正月十四)的时候,早上会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全家安康的意思。而这也是祭祖的最后一次。 二、八月节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唐宋史书中就有记载。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要穿新装,集齐
5、在寨子的地坪上。年青人把一头头戴大红花的黄牛牵来,由族中的长者---“族老”�_始祷告,祈求五谷丰登;还有乐队会奏“八仙”的乐曲。同时会放鞭炮,然后杀牛,割下牛心,每户都有一份,意思是全族上下一心。接着族老还会带领大家捧着小猪、老鸡、大鹅几种牲口,到菩提树下祭祀。这样祈福过程完成。而后全族上下会欢聚到一起吃饭,直到天黑。第二天各户举行家宴。妇女们则带着儿女回娘家。男人们则串街会友,一直延续到最后一天。 三、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今务川、正安、道真又叫“端阳”是仡佬人家十分重视的一个传统
6、节日,在正安流传包粽子、插艾草、走亲戚等几种习俗。民间还有“端阳不包粽,这点不痛那点痛”的说法。人们在端午前夕就采集好粽叶。泡好糯米。到了五月初四,一遍包粽一遍做过节的其他准备,初五早上吃粽子,晚餐则是喝酒吃肉。祭献天地、祖灵牌位,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草、菖蒲、桃枝等,辟毒驱邪求吉祥。民间更有“端阳百草都是药”的说法。更有的人在端阳节这一天用艾草、菖蒲、千里光、葛根等,熬水沐浴,以防疥疮。过了端阳节,人们会带上鸡蛋、面条等素礼开始走拜亲戚。意为“送端阳”。“送端阳从五月初六开始,一直可以延续到六月底,所
7、谓”有心送端阳,六月也不晚“。 四、清明节 在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中,仡佬人家特别重视的清明节。而清明节这天(或者前后10天),仡佬人家都要到野外为自己的先祖扫墓、挂青。扫墓就是整修祖坟,包括清楚杂草、培添新土等;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仡佬组人的信仰中,祖先的坟墓和子孙的兴祸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扫墓是不可轻视的一项祭奠内容。“挂青”就是将纸钱挂在竹竿上。插在坟头。这是对逝去亲人的祭奠也是后继有人、子孙兴旺的标志,凡是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特有的景
8、致。没有纸钱者,一般是没有后代的孤坟。民间流传的《赌钱歌》中唱道:“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生青”即是这个意思。在我们正安去扫坟祭祀的时候还会送上祭品。 除了上述节日,正安的仡佬族还有“中元节”“八月十五的团圆节”以及“九月九的重阳节”都是我们仡佬族比较注重的节日,还有一些像傩戏之类的东西,如果大家喜欢不妨来去网上搜索看一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