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

ID:11023353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_第1页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_第2页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_第3页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第一节历史时期的沙漠和沙漠化我国的沙漠大都是在第四纪特别是在中更新世以来逐渐形成的。就其原因而论主要与地质时期的干旱气候相联系。就近5000来看,人类活动是造成我国沙漠化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草原及荒漠地带,主要由东部草原地带演变而来,主要是历史时期的产物,而引起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1、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19世纪以后。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为增加财源推行放荒招垦政策,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滥行放垦。沙质草地,因土质脊薄,一般经过二三年即因沙害放弃,继而开垦新草地。大面积开垦破坏了表土层,逐

2、渐形成流动沙丘。不过,科尔沁沙地年降水300~500毫米,是我国沙区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区。2、毛乌素沙地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和陕北一带,是历史时期沙漠变化较明显的地区。从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来看,本区沙漠化大约延续在唐代后千余年间,沙漠化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进,历史上的呼和陶勒盖汉城、统万城、宥者州古城、缸房村汉城和一些唐城都淹没在沙漠中了。3、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原是黄河的冲积平原,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今天的沙丘,是近年来逐渐形成的。二、地质时期形成而在历史时期扩展的沙漠1、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历史时期的变化主要有沙丘移

3、动掩埋周围地区以及河流沿岸绿洲沙漠化两种形式。2、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开始对河西走廊进行屯垦,置有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不少汉代古城址仍然保留至今,反映出当时河西土沃物繁的景象。唐代以后,此地民族征战频繁,战火对森林资源摧残较大,河西一些山地本来林木繁茂,战争使山地森林遭到极大破坏,使森林不能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特别是到了元明清时期,大量移民进入垦殖,由于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破坏,风沙横行,最终耕地地区变成了沙地。第二节沙漠化与丝绸之路及农牧业界限的推移一、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与沙漠化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沙漠化关系十分密切。总体看来,汉唐西北丝

4、绸之路分天山北道和天山南道,这丝绸之路上分布着很多的城市,这些城镇环境良好。如汉代的楼兰城是绿洲经济与政治中心,周围多葭苇,白草,它是汉初进入西域的第一门户,这里驻兵屯田,灌溉技术进入后,绿洲农业一度繁荣。东汉以后气候开始变干,匈奴地区发生赤地千里的旱灾,许多绿洲变为戈壁。因此,丝路南道南移。塔克拉玛干沙漠经历着绿洲沙漠化和移动沙丘向城市推进的过程,流入这一地区的内流河,因气候干旱,河流补给不足和农业生产的大量用水,导致河水下游断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许多城市如尼雅等因此而废弃。隋唐以后,丝绸这路的北道开始开辟和繁荣。作为丝绸之路的要道河西走廊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的丝绸

5、之路便沿着祁连山北麓穿行。河西走廊属于干旱地区,但是绿洲地区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汉代曾在这里设了四郡,长城也延伸到了玉门关。唐代古道上有沙洲等几个重要经济繁荣城市。唐宋以后人为开发森林,河水减少,泥沙量增多,河流改道,绿洲便成了沙漠。这种变化导致其经济地位大大下降,丝绸之路的中枢作用日渐消失。西北绿洲国家的衰落和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河流的改道和退缩引起的沙化。西北丝绸之路的衰落以绿洲农业的衰退与沙漠化加强为特征,它是以中国西北地区近2000年来气候日趋干冷为背景,是人类垦殖文明的不合理开发的结果。二、沙漠化与农牧业界限的推移历史时期中国荒漠地带、草原地带、农耕地带的关系是在各地区是复杂的。一

6、方面历史时期许多朝代都在北方荒漠边缘屯田,使沙地变成绿洲,草原变成农田。但更多时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使绿洲荒废、耕地退化、沙漠化推进、农耕区退缩。城市被掩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在历史上主要体现为绿洲农业的兴衰,即绿洲沙漠化。如新疆南道诸国、善后诸国、沙漠南路重要城镇、内蒙额尔济纳河流域,河西走廊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党河绿洲曾经农业很发达,但是越是绿洲农业开发早的地区,沙漠化越严重。中国北方和东北草原地区,沙漠化促使草原荒漠化、牧业分布退缩,如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等历史时期都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原来河流水量丰足,绿洲农业发达,但是由于气

7、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沙漠化不断扩大、城镇、农耕区南移。总的看来,我国北方沙漠化的推进往往是与农牧界限南北推移同步。这既有自然环境的因素,也有人为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因素。我国北方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加上大陆度的增加,气候的变化等自然因素起了北方农牧线南移起了决定因素,人为开垦造成的河流断流加速了这种北方沙漠化的推进程度,不过北方不同的地区沙漠化具有区域不平衡性。思考题:试分析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化演变的趋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