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关键词】风险管理;骨科;护理管理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护理过程中的所有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均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死亡或损伤和伤残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现代护理管理应正确认识、评估、防范、规避、分散和补救风险,防患于未然,把风险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缺陷、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1护理风险管理方法�1�1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首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通过分析各类风险
2、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人员等,采取相应护理措施。�1�2开展责任制护理5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常规治疗与护理基本由同一名责任护师完成,责任护师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工作中落实基础护理,参加所管患者的疑难病例讨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病情评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减少了护理隐患。同时责任护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督促患者认真执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预防对风险进行了防范。�1�3制定风险应急处理流程根据科内常见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应急预案处理流程,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对高风险的护理流程,如
3、患者的各种抢救配合、患者各种意外事件处理、各种化验检查的准备与核对等易于出现风险的环节制定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如化验标本的采集,从处理医嘱、粘贴标本签、准备标本瓶、到采集标本,须经几个环节,易发生问题责任不清的现象,经手的各个班次与取血人员多方签字核对,取得良好效果,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1�4规范护理操作规程护理操作规程是临床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操作的行动指南。工作中要求每位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为患者做好每一项操作,护士长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常规进行检查,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1�55严格交接班管理接班者应主动了解患者动态,查阅危重及特殊治疗和新入院患者的病历资料;
4、全科人员晨交班,应了解住院患者的病情动态及科主任及主管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床头交接班,再次确定问候患者、检查输液及各管道是否通畅、皮肤检查、病情、护理交接、健康教育等项目落实程度;交接班时,护士长提出病区当日的护理工作重点,并检查上个班次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1�6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直接和真实表达,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书。因此,护理记录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1�7完善制度查对制度:将输液过程分成医嘱处理、配药、注射,设置醒目标志和警示牌,并在操作前、中、后各环节仔细查
5、对,实施2人同时查对,询问患者姓名并由护士查对;药品管理制度:为保证药品质量,明确规范了药(针剂、口服)不离盒,批号有效期保持一致的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让其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告知严格按操作常规才能实施护理,让其明白擅自处理一旦损害患者利益应负法律责任。仪器管理制度:对各种仪器除要求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外,重点强调性能检查,以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1�8注重专业知识学习��[1]�专业水平的高低是预防风险发生的根本,如颈椎前路手术观察呼吸状况、伤口渗血等判断局部有无血肿以防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关节置换术后体位的正确摆放以防关节脱位;血管吻合术后对局部血管
6、危象的观察以早期发现血管危象。规范护理书写,保证了书写的内在质量,维护了护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1�9加强风险监控��[2]�5采用定期、不定期、随机的方式,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的风险监控,尤其是对重点对象(新护士、责任心较差、业务能力薄弱)、重点患者(新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重点时段(交接班、节假日、单独值班时)、重点环节(患者管道管理、药品管理、护理并发症的管理)的质量控制。发现安全隐患时,与当事人、全科人员召开缺陷讨论会查找根本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2体会�风险管理是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发
7、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患者安全的告知,使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共同预防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了患者意外损伤及护理人员疏忽事件的发生。通过风险管理,护士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将护理工作中的高风险问题在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透明化,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4]�。�参考文献�[1]李晓慧,邹晓清.临床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