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

ID:10995734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9

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_第1页
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_第2页
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_第3页
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_第4页
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控制【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易感部位、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37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54%,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等有关。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关键词】ICU;院内感染;控制;对策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疑

2、难重危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的单位,也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院内感染是ICU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影响患者住院预后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引起病情恶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巨大浪费,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ICU作为危重患者监护及治疗的特殊区域,因其患者多来自于院内各科室,且病情危重,抵抗力差,10患者接受较多的治疗和监护措施,大量应用抗菌素,产生耐药菌的机会多,加之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使ICU患者感染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病房;又因患者治愈后,又回散到原科室,使

3、在ICU的耐药菌株被携带到医院各处而引起流行。ICU院内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1],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感染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可见ICU病室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感染控制十分必要。采取可预见性的控制和预防ICU院内感染,显得十分重要。通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控制ICU的院内感染,不仅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且需要严格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加强室内空气环境监控,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增强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基础设施相对不足

4、的前提之下,努力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造成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现综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神经科患者372例,年龄3~86岁,平均44.7岁。其中男217例、女155例,颅脑损伤207例、脑血管病101例、脑肿瘤62例,意识障碍319例,手术治疗316例。住院时间8~380d。1.2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其在ICU接受治疗后医源性感染的情况,直至患者返回普通病房后4810h。参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

5、网采用的统一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象、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2结果2.1感染情况在372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95例,发生率为25.54%,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4.00%)。感染部位:下呼吸道47例,占49.47%;泌尿道22例,占23.16%;胃肠道15例,占15.79%;血液5例,占5.26%;其他6例,占6.32%。2.2年龄、性别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在95例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年龄在65~86岁之间感染率最高。2.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研究对象中住院时间最

6、短是8d,最长是380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2.4侵入性操作372例重症监护患者均留置各种导管,其中导尿管351例、气管切开导管或气管插管193例、脑室外引流管78例、脑部血肿腔引流管85例。2.5抗生素的使用372例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为96.1%,联合用药为40.3%,所用抗生素中三代头孢占97.2%,也有少数是使用四代头孢或其他抗生素。3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3.1患者的自身特点10ICU病室内的患者,绝大多数病情极其危重,全身状态,营养状况和抗感染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应激功能减退,易感性增强

7、,难以控制,使ICU的患者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3.2环境的特殊性病房所处位置相对闭塞,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仪器设备多、洗手设施简陋、治疗操作量大、医务人员查房频繁等,造成空气、物表清洁消毒困难;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3.3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使侵入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从而成为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3]。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

8、手段,不仅可能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有创伤口的增多,增加了菌血症发生的可能,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3.4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引起菌群失调完全胃肠外营养已成为许多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正常胃肠道功能废弃,导致肠道内厌氧菌生长过度,有些患者应用后可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