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

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

ID:10969587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  _第1页
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  _第2页
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  _第3页
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  _第4页
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论文关健词:公民文化 市民社会 公民意识  论文摘要:公民文化是维持和发展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作为缺少公民意识的中国面临着建设公民文化的重任。虽然当前的公民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却存在公民教育形式化、市民意识的缺失、无法回避的村民意识等问题。市民杜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为公民文化建设带来了曙光,为当下公民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祈的视角。  公民文化是一种地域型、臣属型和参与型政治态度的合理聚合,它强调政治输人的理性参与,因此是一种参与型复合政治文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历程告诉我们:公民文化是维持和发展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而对于子民

2、、臣民意识很强的国家来说,培育公民意识,实现政治文化的转型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著名学者李慎之先生曾深切感叹“千差距,万差距,缺少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认识到差距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如何缩小差距。但公民意识的产生和公民文化的培育是政治渐进发展的结果,需要种种有利条件,盲目照搬或一味灌输是注定要失败的。从五四时期的改造“国民性”到现在的公民教育,都在努力培育人们的公民意识,建设公民文化,虽然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民文化建设仍存在诸种问题:公民教育形式化、市民意识的缺失、无法回避的村民意识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文章试图从市民社会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公

3、民文化建设,并为当下公民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一、反思中国公民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民文化”这一概念,论述了公民文化与民主制之间的关系。此后,公民文化成为研究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环节。公民意识是公民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在中国从古至今便没有公民,更无公民意识。中国人向来不缺乏“臣民意识”,“服从”二字已在潜意识中扎下了根。“当大多数有政治参与强烈要求的中国国民还仅仅具有村民身份和村民意识,当他们的政治‘知觉’里充满的是更高一点的‘臣民理想’,而且这些希望‘当稳奴隶’的臣民意识还与中国特有的‘子民习惯’结合在

4、一起’,这就使他们的实际政治行为还完全是机会主义模式或者是冷漠。作为公民,最起码应具备两种意识,一是“主人”意识,二是“平等”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两种意识,公民才会有进一步的政治参与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否则如果当权者缺乏公民意识,就会滥使公权,打死孙志刚,以及“处女缥娟案”、“夫妻看黄碟”等事件,就会继续发生。民缺乏公民意识,就摆脱不了奴蟀意识,把权者当主人,逆来顺受,任打任骂,甚至连自己的生存权都保障不了。因此,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短时期内培养起公民意识,实现传统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转型。对此,阿尔蒙德早就提出:“教育是时间的最明显的代用途径然而正

5、规教育不能传授作为公民文化重要成分的基本社会态度,不能树立社会信赖和信心,不能传播主动性和被动性,参与和疏远,地域民、臣民和参与者取向的奇妙混合。阿尔蒙德的建议是开发其他政治社会化渠道:家庭、工作场所和自愿团体以及现代化、工业化等。  当然如何建设公民文化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各国自己去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进展。随着市场经济深人人心,人们的维权意识有所苏醒,出现了“熊德明讨薪”、“王海打假”、“村民自治”等现象。然而毕竟这些还只是零星的公民意识“火花”,中国的公民文化建设还存在严重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形式化的公民教育完整的公民教育从内

6、容来看,应该包括公民伦理教育和公民权责教育。仅具有良好品行的公民只是被动的公民,要成为主动的公民还必须了解公民的权利,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积极地承担监督和参政的责任。公民意识“在本质上必然呈现与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平等、自由为轴心的政治价值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并呈现合理性意识、合法性意识和积极守法精神的三元内在结构。相比之下,中国的公民教育则成了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同时由于缺乏具体要求和实施计划,加上学校德育本身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冲击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学校公民教育也只是成为口号,流于形式。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道德教育代替法律教育。过分重视

7、道德教育,用道德评价包容法的评判逐渐模糊了人的主体权利、义务观念。而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在伦理人格、道德规范中增进法律意识,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塑造的道德单一性。其次,传统成才观的误导。“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一直制约着中国的教育思想。书统治着学生,分数高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准,也是迈进好学校的“通行证”。为了取得好的分数,上课要认真听讲、做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状况遮蔽了人的独立性,萎缩了人的主体性。最后,法律教育的失败。教育中虽然进行了法律知识的普及,但在教育观念中把它演变成了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知识性教育,结果造成学生虽然有法律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