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ID:10962390

大小:600.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_第1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_第2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_第3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_第4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课时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理解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原理。4.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一、生物膜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① 脂质 组成的。 2.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② 脂质和蛋白质 。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③ 两层 。 4.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④ 蛋白质 。 5.1959年,罗伯特森认为生

2、物膜由⑤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三层结构构成。 6.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⑥ 流动性 。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⑦ 流动镶嵌 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⑧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具有⑨ 流动性 。 2.蛋白质分子有的⑩ 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有的部分或全部 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有的 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 运动 的。 3.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 糖蛋白 ,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 糖脂 。 4.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来

3、承担的。1.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的情况,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什么?2.细胞膜表面的糖类主要有哪两种存在形式?3.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什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有什么特点?功能有什么特性?4.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具有什么生理意义?知识点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解读1.请完成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和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分别是什么?糖被具有哪些主要功能?3.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在膜上是如何分布的?4.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吗?生

4、物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5.如何通过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区别细胞膜的内外侧?知识点二:如何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具有以下四个性质:镶嵌性、流动性、不对称性和蛋白质极性。1.生物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体现了生物膜的哪一性质?2.请叙述生物膜的流动性。3.生物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同,这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性质?4.请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例1 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

5、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以上材料和模式图回答问题:(1)A代表       分子;C代表       。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     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     决定的。 (4)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       。 例2 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B.两侧膜

6、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1.下列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是(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2.人体的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破伤风杆菌,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保护作用     B.分泌作用     C.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3.对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将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病人能够产生正常的血细胞。移植之前需要捐献者和病人

7、的血液进行组织配型,避免细胞排斥作用,主要是检测他们的HLA(人体白细胞抗原)是否相配。HLA是指(  )。A.RNAB.DNAC.磷脂D.糖蛋白4.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  )。5.回答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         。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

8、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