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

ID:10955006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及分析[关键词]胃炎;萎缩性;慢性病;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59-0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之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约占胃镜受检病

2、例的14.2%左右。因此,积极防治CAG,对阻止慢性胃病进展和改善临床症状有着重要意义。2005年3月~2008年6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78例患者均来自南阳市中医院和南阳张仲景国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经病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8岁,平均4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5年。

3、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7岁,平均44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6年。78例患者中伴有Hp阳性者56例。临床表现为胃院胀痛,痞满不适,或喜温喜按,嗳气,纳呆,嘈杂,消瘦,病程缠绵,时好时差。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依照《现代内科诊疗手册》[1](第2版)拟定。(1)有上腹部隐痛、饱胀、食欲不振、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2)胃镜检查:黏膜皱襞平坦甚至消失,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4、并可见肠上皮化生。2治疗方法2.1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戒烟酒,避免情志刺激。(2)保护胃黏膜。口服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天2次。(3)胃胀者口服西沙比利10mg,每天3次。(4)伴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口服甲硝唑400mg,每天3次;阿莫西林500mg,每天3次。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2.2.1方药组成自拟姜夏胃安汤为主。方由干姜156g、半夏12g、生黄芪15g、太子参15g、鸡内金20g、薏苡仁20g、白术9g、乌梅9g、赤芍9g、白芨6g、甘草6g等组成。2.2

5、.2随症酌情加减胃阴不足者,加麦冬,石斛;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若血瘀甚者,加蒲黄,五灵脂;脾胃阳虚者,加肉桂;胃院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木香;脘腹胀满属痰湿者,加厚朴花,苍术;湿热盛加砂仁(后下),藿香;病程长,久耗正气者太子参改为红参(炖服);伴有非完全结肠化生(IM)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者,加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药。每日1剂。水煎成300ml,分3次温服。2.2.3辨证调护遵循饮食八宜十一忌。八宜:即宜软、宜鲜、宜温、宜淡、宜少、宜精、宜洁、宜缓(细嚼慢咽),富有营养,易于消化,1

6、日三餐;十一忌:即忌辛辣、热汤、生硬、陈腐、冷食、腌制、霉变、碱性、烟酒、浓茶、咖啡等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的反复损伤。2.2.4治疗疗程两组均治疗28d,为1个疗程,休息2d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6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下胃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胃镜下病变有所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

7、均无变化。3.2观察指标与方法临床症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痛、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变化。胃镜与病理检查:两组治疗前后均做1次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黏膜色泽、血管透见、皱壁变化、黏膜颗粒状增生及伴见情况的变化。3.3治疗结果见表1、表2。表1和表2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胃镜与病理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其他明显的不适反应,治疗3个疗程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变化。4讨论6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腹痛”、“嘈杂”、

8、“痞满”等范畴,其病位在胃。本病多因寒邪凝滞、饮食损伤、情志不遂、慢速感染、药物及遗传等因素所致[3]。胃为阳腑,多气多血,以通降为顺,喜润恶燥,若寒邪凝滞、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感染、药物等,均可损伤胃腑,导致胃失和降,气滞不行,代谢产物不断积蓄,郁于中焦,郁久化热,久病入络,阴血耗伤,脾胃虚弱,气血匮乏,气虚则无以行血,故胃镜下可见黏膜下血管隐见、胃中青筋暴露、黏膜粗糙不平或形成结节。因此本病的病理特点为气阴两虚、胃脉瘀阻。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最近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幽门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