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

ID:10945169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_第1页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_第2页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_第3页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_第4页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  一、重神轻民时期  上古先民在尚未步入文明社会之前,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存必需品,每个人只能也必须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才能为自身的生存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组成一个群体也自然成为所有人所能选择的唯一有效的生存方式。[1]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极为有限。在万物有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那些他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因敬畏而产生了宗教崇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古先民由最初的原始群发展为农耕聚落,继而发展为部落,再进一步发展为部落联盟。史学界多数学者把颛顼时代的社会性

2、质界定为部落联盟。当时的部落联盟是由不同族别和不同政治集团的百姓万邦组建而成的。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或神灵信仰,为了神化最高首领的权威地位和体现部落联盟的合法性,至上神崇拜便应运而生了。最高首领的权威由至上神赋予,对至上神的共同崇拜就成为了部落联盟存在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合法性的依据。  统治者在民众心目中建构起对至上神的崇拜的同时,又必须把祭祀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为了永久保持这种特权,统治者必须斩断民众与天神的直接联系,使民众把对天神的依赖和畏惧转移到自己身上。在颛顼时代就进行过一次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  《国语?楚语下》记载:古者民神不

3、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读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黜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

4、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3]此次改革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明确分立了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信仰体制。[4]  颛顼时代确立的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的传统不仅为夏、商、周所继承而且又有新的发展。夏商以后王权专制更加强化,尤其是在商代对天神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在其国家政治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巫卜等形式向鬼神问吉凶是殷商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这在许多出土的甲骨文字中得到了验证。  关于商人神灵崇拜的研究,前辈学者提出了许多极富创见性的观点。郭沫若认为在殷商时期已有至上神的观念,起初称帝,后称上帝,殷周之际又称天。至上神即商民

5、族的祖宗神,也就是卜辞中的高祖夔。商人把自己的图腾移到天上去,成为天上的至上神。  张光直认为,卜辞中关于帝与上帝的记载很多。上帝一名表示在商人的观念中帝的所在是上,但卜辞中绝无把上帝和抽象的天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证据。卜辞中上帝与先祖的区别并无严格的界限,殷人的帝很可能是先祖的统称或是先祖观念的一个抽象表达。在周人的观念中也有上帝,周人的上帝也是至尊神,但周人的上帝与天的观念相结合,而与先祖的世界之间有着明确的界线。王晖认为根据商代的卜辞记述,上帝既是自然界的主宰,也是商民族的祖先神。商代的上帝与祖先神是统一的,殷人的上帝就是至上神,是殷人

6、把祖先神和自然神结合在一起的主神。  从部落联盟发展到殷商时期,在统治者的思想观念里,天神、祖先、人王三者的权威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的。他们垄断对天神、祖先神的祭祀权以强化自身的权威。以至高无上的神权来证明和保障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因此一直到殷商时期,整个社会尚处于神本时代。与天神沟通的权力是统治者所独有的,且由天神所赋予他们的统治权威也是万世不移的。这种统治模式直到西周建立以后才发生改变。  二、神民并重时期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8]如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周代对商代既有延续也有变革。繁缛的祖先

7、崇拜与上帝观念即为周人所继承。[9]  但在宗教意识形态方面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殷商时期对上帝和祖先的崇拜,仍残留了图腾崇拜的遗迹,因为它们是专属于商人崇拜、敬祀的对象。而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则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祗变为天下所有部族的神祗。商周两代的统治者虽然都强调王权的合法性来自天帝,但与殷商所不同的是,周代统治者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合理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尚书》中天命有德就表达了天授命于有德者的思想。殷商时帝在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在周初已被结合天意与人事

8、的德所取代了。  鉴于殷商政权覆灭的教训,周朝统治者更加重视民在维系政权中的作用。德正是他们在反思尊神敬鬼的殷人亡国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成果。他们认为要维护国家的长久统治就必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