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2017年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ID:44752739

大小:88.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7

2017年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_第1页
2017年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_第2页
2017年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_第3页
2017年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_第4页
2017年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摘要】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发端,具有永恒的进步意义。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君民水舟论”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批判性的继承儒家民本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关键字】儒家民本思想传统文化和谐社会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其中民本思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遗产。民本思想经历了萌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构成了完备而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国思想史上的各

2、家各派,都在民本这一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些思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积淀和凝聚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悠久传统,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长期居然统治地位,其“民本”思想大放异彩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借鉴。一、殷周民本思想的萌生在中国古代籍可查的政治思想史中,民本思想发端最早可追溯至殷周之前,在反映原始生活的神话传说中就有民本思想的胚芽,如有巢造屋,神农尝草,隧人取火等,这些传说虽然不能当作信史,但是都反映了在人类社会的形成之初部落首领对部落成员和社会所表现的

3、本能性的责任感。如《尚书·吕刑》中说:“禹平水土,主名山川”,“惟殷于民”。禹在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1]盘庚时期就有了“重我民”、“施实德于民”的认识。周初的统治者鉴于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修正殷商的天命神权观念,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且把民提到了比天更高的地位。《尚书·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2]这些观念表明,民本思想在殷周时期已经就已经引起统治者和社会精英的认识。二、春秋战国民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社会动荡,战争

4、频繁,思想激烈碰撞,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上的各家各派的思想家都提出了应对社会变革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民本思想也最终发展成为成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作为“显学”儒家思想长期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经过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完善,在秦朝统一之前儒家的“民本”思想的早期理论论述已经完成。1、孔子民本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为此孔子曾经不禁感慨:“苛政猛于虎也!”孔子也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5、“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更是整个西周社会的行为规范,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尊卑有别,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孔子继承了周公保民、惠民的思想,“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3]崔迎军先生认为:“孔子传承上古民本思想,赋予“民”新的内涵与意义,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作为

6、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把殷商的民本思想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4]。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中国民间办学之先河。孔子不因为生活条件的差异和身份地位的悬殊,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施加不同方式的教育,孔门弟子三千,有所成就者七十二人。正是孔子的努力为平民接受教育走出贫困,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走入仕途提供了通道。在动荡的社会里,残酷无情的竞争中,一股人文关怀的暖

7、风迎面扑来。但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不会也可能拥有今天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它只是为统治阶级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权宜之计,作为站在社会转型路口上的精英知识分子的孔子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刘清平教授认为:“儒家的民本思想主要是以民众作为工具性之本而不是目的性之本,所以,它既不可能包含民主精神的萌芽,也不会承认民众拥有民主权利。”[5]2、孟子民本思想孟子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高峰,作为儒家思想的坚定卫道者而被尊称为“亚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在人性论、政治论上有自己独特的创见。“性善论”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贯

8、穿于其思想的全过程。孟子生活的战国中后期奴隶制度最终崩溃,封建社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基础已经建立。与此同时日益强大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孟子敏锐捕捉到解决这一现实主题,对人民的力量和重要性做出重新的评估。孟子提出赢得争霸战争和缓解阶级矛盾的策略。把国君自上而下的权威转变为民众自下而上的支持。作为交换,君主需要给予民众相应的利益,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以施行仁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