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ID:10923144

大小:1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_第1页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_第2页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_第3页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_第4页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以青藏地区为例[内容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掌握“双基”,凸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从这方面考虑,要求学生更加突出区域地理的学习与探究。本文以青藏地区为例,介绍了几种教学策略,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实效。[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策略探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

2、间演变的规律。因此,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征,区域地理特征是我们认识地理区域相似性与差异性,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相互联系及区别的主要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理3选择了四个以上的地理区域作为案例,进行剖析,选修3、4、5中的很多内容也是区域地理的范畴,区域地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组卷的重要素材,高考大多试题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为主题、以区域地理为归宿,甚至单独成题,因此,新的高考模式更加要求我们掌握世界各区域,以及一些重要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一些大洲的分区(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和一些重要国家的分区的地理特征。下面就青藏地区为例,谈谈我对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践。一、创设情境

3、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以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情境设计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其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心理结构的整体活力。考虑此需要,在复习区域地理时,选取一些该区域内的实效性强、意义重大、社会关注的地理“时政”材料,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又满足学生“欲望”的情境氛围,以激发地理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联系青藏地区,以“时政要闻”创设情景,这样做的好处是灵动而不呆板。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材料作为课堂的导入:● “该地区除了缺氧,其它什么也不缺”(人民时评)● 9月1日,该地区一个省级行政区成立

4、40周年。● 9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了该地区的“三江源”工程启动仪式。● 9月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看望了该地区某铁路的建设者。● 2003年,该地区的“三江并流”入围世界自然遗产。● 5月中旬,该地区的某山峰高度的重新测算。● 8月,每年一次的该地区的环某湖的自行车赛开赛。请你思考该地区是我国的哪个地区,为什么?问题新颖趣味,经过思考和相互讨论后,学生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有理有据,还有成功后的愉悦。或者用多媒体播放音画歌曲《青藏高原》,然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一下熟悉的歌声所吸引,纷纷思考问题,有效教学显著。所以,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

5、,才能真正发挥情境的感染作用。二、探究学法策略学法对学习的现实意义,一是能够增强学习者持久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对新知识的掌控能力,二是为知识的编排和整合提供舞台。老师应帮助学习领悟基本方法和技巧,使学习能主动分析、综合并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然后进行适当的表达,最后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这样做有助于学习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区域问题。分析表明,《世界地理》的十二大分区和《中国地理》的四大分区在知识的结构和地理特征的编排上都有相似之处,教师大可不必对每个分区进行机械重复的教学,只要对其中的一到二个区域进行深入的解剖,其他区域的复习教师只要点到为止。以青藏地区为例: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位置范围(相对定位、绝对定位

6、)地形(类型、地势)气候(气温、降水、气压)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水文(流量及变化、结冰期、含沙量、汛期)土壤(类型、肥沃程度)民居饮食(原因)城市人口(区位及原因)交通(类型、区位)工业(类型、区位)农业(类型、熟制、农产品及区位)植被(类型)青藏区请根据该地区各要素的联系,建构你的知识网络?叶圣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努力让孩子完成知识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予必要的学法指导和复习模板,其他的区域学习就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三、建模提升策略自然地理特征的各要素和人文地理的各要素均存在着联系和迁移,在第二个策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7、综合和整理,绘制“知识联系模块图”,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真正盘活知识。该策略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促进知识内化,通过联系,达到知识同化,建模提升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由于区域的各地理特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正体现了地理学的另外一个特性——综合性。从综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海拔高”是影响本区特点的最关键因子,由这个主导因素联系开去,探究“来龙”,推及“去脉”,就能将该地区的主要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