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2006年第2期(总第99期)福州党校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FuzhouNO.2,2006(GeneralNo.99)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陈清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摘要:福建船政学堂被誉为中国海军的摇篮,他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文教育传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他的出现同时也开启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本文试图从福建船政学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来考察它在福建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键词:福建船政学堂;教育;近代化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
2、有赖于教育的近代化.福建船政学堂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创新,它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动摇了中国占典人文教育传统,开启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一,福建船政学堂的产生和发展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西方工业文明战胜了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中国面l临着近代化的严峻挑战.对这种挑战首先作出响应的是以奕忻,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从事洋务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中国的海防建设远远落后于西方,所以他们认识到"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3、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授受,传习无穷耳.故必开艺局,选少年颖悟子弟习其语言文字,诵其书,通其算学,而后西法可衍于中国."福建船政学堂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建船政学堂于马尾.它分为前后两学堂:前学堂专习制造,注重法文,称"法文学堂",后学堂专习管理驾驶,注重英文,称"英文学堂"."法文学堂由三个科组成:造船科(制造学堂或称前学堂),设计科(绘事院),和艺圃.英文学堂也有三科:航行理论科(驾驶学堂或称后学堂),航行实践科(练船),和轮机房(管轮学堂)."3船政学堂初期
4、,由左宗棠,沈葆桢办理,成效桌着,培养了不少人才.至1880年后船政学堂开始陷入困境.1884年中法战争,船厂被攻毁,学堂受损惨重.1890年后船政学堂管理不善,经费困难,由福州将军裕禄"兼充船政大臣"整顿,有所振兴,但无根本好转.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11月,改前学堂为海军制造学校,改后学堂为海军学校,改船政艺圃为艺术学校.福建船政学堂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47年,但它却培养了一大批适应近代要求的人才,它从教育作者简介:陈清辉,女,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53思想,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迥异于中国传统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阶段一个重大举措,开启了福
5、建教育的近代化.二,福建船政学堂开启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一)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初具近代新式学校的形式和机制课程的科学化是衡量教育近代化完成的基本标准.这是由于:第,学校课程的设置反映了教育的目的性和办学思想.第二,课程的设置是学校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的途径.第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质的变革,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之问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或结构上.课程的变化不仅可以引起教育类型和层次的变化,而且也可以引起教育结构和本质特征的变化.因此课程的科学化是衡量教育近代化完成的基本标准._4福建船政学堂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其课程设置大致如下:造船专业基本课程:法文,算术,代
6、数,画法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设计科基本课程包括:法文,算术,平面几何,和画法JL何及一门详论150匹马力轮机课程.学徒班(艺圃)课程包括:法文,平面几何和画法几何,代数,制图以及一门讲解轮机的课程.驾驶专业课程主要是:英语,算术,几何,代数,平面三角和球体三角,航海天文学,航行理论和地理.轮机专业课程主要有:算术,几何,制图,发动机绘制,海上操纵轮机规则,以及指示器,盐重计及其他代表之用途.由此可见,福建船政学堂的课程设置迥异于中国传统的教学科目,冲破了长达2000多年传统儒学只讲"中学"的樊篱.引进了"西文"和"西艺"的教学内容,它强调学习外语和近代科学知
7、识.课程的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来制定,深浅不一,各有侧重,使学生既学有专攻,又能触类旁通.同时大量西学课程在洋务官办学堂的设置动摇了传统儒学教育的正宗地位.正是由于近代课程的设置,船政学堂的学生才接受了西方的语言文字和各种科学技术.福建近代教育也正是从船政学堂一步一步地逐步走向近现代的.(二)福建船政学堂首次运用了近代新式的教54学方式,方法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外是对文字学习机械的记忆和背诵,主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所有的学生不加区别,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