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09212
大小:2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2010微观与宏观经济基础作业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观与宏观经济基础作业题学院工学院班级08农业水利工程姓名范涛学号2008095010二〇一〇年十二月2010微观与宏观经济基础作业题第一题:比较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答:首先,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边际效用学说建立在效用可以直接计量的假设之上,因此也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马歇尔指出,货币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穷人,所以前者
2、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那里转移到穷人那里,整个社会的效用就会增加。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依据。假设条件:1.效用量可以具体衡量;2.边际效用(MU)递减规律;3.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编辑本段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编辑本段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效用概念
3、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另外,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其次,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1934年,希克斯和艾伦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这篇著名论文中提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量的,因为不可能找到效用的计量单位;他们运用埃奇沃思发明的“无差异曲线”对效用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消费者在市场上所做的并不是权衡商品效用的大小而只是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排序。这就是所谓的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力图避免效用可以直接被计量
4、这种尴尬的假设,并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无差异曲线分析。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编辑本段序数效用论的假定条件: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
5、好。再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如下所示:下表给出两种理论的具体区别:效用理论类型主要观点假设条件分析工具经济学家基数效用论效用可计量苛刻边际效用马歇尔序数效用论效用可比较宽松无差异曲线希克斯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而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为:Ux=U(x1,x2,x3,...,xn)。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数效用论的方法;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向量,这是序数效用论的方法。最后,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
6、用论的联系如下所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理论。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由Jevons等人的边际革命所推广的基数效用论一开始假设商品之间的效用没有相互影响,因而无法研究有关联的商品之间的关系,于是Pareto从Edgeworth那里借用了无差异曲线,用以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最早是从效用曲线得来的,而效用曲线本来是基数效用论中的概念。第二题:试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作出评价。答: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lyCompetitiveMarket)
7、,又叫作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市场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政府对市场不作任何干预,只起维护社会安定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承担的只是“守夜人”的角色。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完全竞争市场最理想。资源得到最优配置。(1)供给与需求相等,不会有生产不足或过剩,需求得到满足。(2)长期均衡时,平均成本最低,要素作用最有效。(3)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价格最低,对消费者有利。完全竞争市场的缺点:(1)厂商平均成本最低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
8、低。(2)产品无差别,消费者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3)生产者规模可能都很小,无力去实现重大科技突破。(4)实际中完全竞争很少,且竞争一般必然引起垄断。完全竞争是最理想的。因为它可以发挥社会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