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84995
大小:12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08
《字词、古诗、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字词复习检测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绯红()不逊()广漠()掺和()瞥见()滞留()禁锢()炽热()搓捻()污秽()迸射()罪孽()胆怯()翡翠()执拗()咫尺()佃户()解剖()笃信()干涸()顾忌()酷肖()蓬蒿()璀璨()()混淆()弥漫()茁壮()深恶()痛绝相形见绌()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文zhōuzhōu()nì()名宽shù()chóu谢()zèng()亮xī()利mì()食繁yǎn()迁xǐ()凛liè()juàn()念qǐ()首鞭tà()踌chú()憔cuì()kuì()赠驰chěng()深suì()挑xìn()吞shì()狼jí()
2、pì()美jiān()默shòu()猎shěn()笑pì()喻chún()朴jí()贯家pēi()迷wǎng()jiū()住jí()手和xù()发chù()móu()取磨cèng()kuī()探门méi()招lái()贪lán()心fēi()kōu()门挑tī()chóu()备xī()戏áo()游狂wàng() 露xiàn ()泪水yíng()眶广mào()无垠长xū()短叹众目kuíkuí()藏污纳gòu()hàn()首低眉风雨如pán()抑扬顿cuò()海誓山méng()míng()思遐想千山万hè()油光可jiàn()花团锦cù()yǎo()无消息càn()然一笑
3、 生意àng()然 彻夜不mèi()莫zhōng()一是三、改错(将正确的成语完整写在右边)相形见拙无与纶比莫中一是盛气陵人精巧绝论美味佳淆名思遐想藏污钠购正经危坐既物起兴暗然一笑不可明状引经剧典相幅相成苍海桑田粗制烂造四、填写短语油光可() 深恶痛()粗制滥( )郁郁寡( )立鸡群( )正( )危坐( )然失色 广( )无垠 花团锦( )冥思( )想 千山万() 相形见() 美味佳() 众目() 莫()一是 慷()大方 龙吟凤()萤()映雪合()押韵 衔()赋诗 众说纷 ()心安() 得 () 听途说
4、油然而() 18背诵默写1,悠然见南山2此中有真意,。3,将登太行雪满山。4,直挂云帆济沧海。5床头屋漏无干处,。6, ,风雨不动安如山。7,千树万树梨花开。9,雪上空留马行处。11落红不是无情物,。12沉舟侧畔千帆过,。13,铜雀春深锁二乔。14,身世浮沉雨打萍。15人生自古谁无死?。16但愿人长久,。17,,此事古难全。18,,山河表里潼关路。19,松柏有本性。20海内存知己,。21念天地之悠悠,。22劝君更尽一杯酒,。23,中间小谢又清发。24抽刀断水水更流,。25,草色遥看近却无。26春蚕到死丝方尽。
5、 2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9、不畏浮云遮望眼 。30长风破浪会有时,。31东风不与周郎便, 。32岑参的《送武判官归京》的千古名句是 。36兴,;亡,。37陶渊明居住在热闹地方,耳边心中却无车马的喧闹,这是因为:。38《饮酒》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的两句诗是:,。39《饮酒》诗中揭示诗人从回归自然中领悟到人生哲理的诗句是:,。40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41《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充满信心、执著与豪迈之情的诗句是:,。42《行路难》中表现诗
6、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43人生的道路是步履艰辛的,但我们仍执著追求。这正如《行路难》中的诗句“,说的那样。4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4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46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4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格调高昂,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48《己还杂诗》中 表现老 一辈自喻为落化花,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
7、尚品质的诗句是:,。4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50《赤壁》一诗中以人物命运代表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的诗句是:,18。51《赤壁》一诗中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52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5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 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5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对弟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