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

ID:10857658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_第1页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_第2页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_第3页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_第4页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的论文要:认为太武灭佛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太武帝傲慢自负、飞扬跋扈、缺乏包容之心、好暴怒;做事野蛮、冲动,一意孤行,变本加厉,好杀掠;事后又多反悔,充满矛盾。从太武的性格、精神来分析这场灭佛事件,不仅是合乎史实的,而且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  关键词:魏太武帝;灭佛;性格;疯癫,  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134-06  关于北魏太武灭佛事件,史学界目前研究大多围绕在国家政策上的拓跋贵族的封建汉化,宗教上的佛道之

2、争,思想上的佛儒之辩,经济上的寺院与游牧间的人口争夺,文化上的崔浩为代表的儒家士族与鲜卑贵族间的矛盾,军事上的盖吴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的反抗起义,民族上的卢水胡人与鲜卑人信仰传统的差异。但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出来的是魏太武帝灭佛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来的,以上学者从各个方面的探讨,无疑为接近事件的真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证据。我想说明的是除了这些因素、证据之外,从太武的性格、精神这一视角去考量这个问题,无啻为另一种新的尝试。证明如下:  在佛教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佛教徒也认识到,要让佛法长存,永不湮灭,就必须得到世俗势力

3、的强有力的护法,特别是封建帝王的支持。在《大方等大集经宝幢分》中就有世尊把“护持正法”的希望寄托在频婆娑罗王等诸大国王身上:“曼陀罗华微妙香佛语释迦牟尼佛……今日十方无量诸佛,悉来集会婆娑世界,谁可付嘱释迦佛法?释迦如来言:我之正法可以付嘱频婆娑罗王等诸大国王、四王、帝释、梵天王等。如是等众,能护我法。.”后来费长房把这句话解读得更为清楚:“所以世界成坏,要因诸佛,圣法兴毁,必在帝王。”因此封建帝王的性格、精神对佛法世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看把它用在魏太武帝身上,也不为过。  《魏书世祖记》史臣评日:

4、“世祖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太武不仅是北魏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在位28年,占整个北魏王朝时间的六分之一强,而且武功最大,开疆辟土,平定叛乱,功勋卓著的一位皇帝,同时他还是一位性格鲜明、疯癫狂躁的君主。我们可以从史书记载上看,从情理上推,都不难看出魏太武帝这个历史人物给人们的印象是个强壮武勇又粗暴专断的人,其生平行事多充满着矛盾

5、与猜忌。史实亦如此。  《魏书世祖记》记载“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太祖奇而悦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每以财者军国之本,无所轻费,至赏赐,皆是死事勋绩之家,亲戚爱宠未曾横有所及。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命将出师,指授节度,从命者无不制胜,违爽者率多败失。性又知人,拔士于卒伍之中,惟其才效所长,不论本末。兼甚严断,明于刑赏。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常日‘法者,朕与天

6、下共之,何敢轻也。’故大臣犯法,无所宽假。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人无以措其奸隐。然果于诛戮,后多悔之。”  《魏书世祖记》记载太武帝“及有所识,言则悲恸,哀感傍人”“暨太宗不豫,衣不释带”,故“太宗闻而嘉叹。”“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所幸昭仪、贵人,衣无兼彩。”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他不好丽珍、性情俭率,让人感觉他聪明大度、恭顺孝敬,但我们也有充足的理由来怀疑他的用心良苦,仅仅是他还未登上帝位,或者刚刚上台,立足未稳,想以此在臣属面前树立形象与威信而已,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这只是

7、他安抚臣属的一种权益之举。作为中国中世纪的一位才华出众、见识过人的大政治家,他本身也是一位情欲物欲非常强烈的病人。当他考虑政权需要时,他认识到节俭的重要,而当他受物欲情欲左右时,他自己带头违背自己的决定,放纵起来。《魏书世祖纪》记载,始光四年(427),北魏军队击败赫连昌,俘虏“昌群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太武帝自取赫连昌的三个姊妹作为贵人。同书同传又载太武帝于太延三年(437)“破白龙余党于五原”,并“虏其妻子班赉将士各有差。”虽然记载没有明言太武帝自取,但也无法排除存在他自己强掳其中汉族

8、女子的可能性。史无更多的记载,大概也是史家为君者讳的缘故吧!  无独有偶。昙曜五窟之一的即现在云冈石窟群中的第十八窟主佛像,经多方考证,已普遍认为其对应的世俗形象就是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主佛像高15.5米,为立佛式。据日本学者小野玄妙调查为阿朗佛。此佛像气势雄伟、神态刚毅,面部表情充满自负与傲慢。身材魁梧并且肥胖丰腴、仪态雍容华贵,巍然直立。此像与其他四窟的佛像不同,佛相人感强烈,在神态与神情上有明显的反悔与服膺表情,是一尊交织着矛盾感的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