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中炳灵寺石窟免遭破坏原因初探-论文.pdf

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中炳灵寺石窟免遭破坏原因初探-论文.pdf

ID:53738711

大小:183.2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1

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中炳灵寺石窟免遭破坏原因初探-论文.pdf_第1页
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中炳灵寺石窟免遭破坏原因初探-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中炳灵寺石窟免遭破坏原因初探-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第12期盘嘏互蟛总第277期THESILKROAD历史研究。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中炳灵寺石窟免遭破坏原因初探他维宏(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HE魏太武帝灭佛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首次“法难”,规模庞大,影响深远。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毁佛运动中,炳灵寺石窟中西秦时期所开凿的洞窟却保存完好,至今还未发现有被破坏的痕迹。此中原因,史语不详,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析。[关键词】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炳灵寺石窟[中图分类号】K8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2—0035—02鲜卑拓跋氏入主中原后,承中

2、原佛法之事,接受佛桴罕,乃置桴罕镇”。固据《魏书·地形志》“河州”条云:“真教,用以敷导民俗,以助王政之禁律。自拓跋硅起,北魏君六年(45)置,后改,治桴罕。”@桴罕乃魏之边地,离北诸帝大都礼敬沙门。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信奉佛法,魏统治中心较远。对此偏远之地,太武帝灭佛便有了“天礼敬沙门;常引高德僧人,与共谈论;佛诞之日,亲御门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之遗憾,影响力从长安至此,大大楼,以致礼敬。D然而拓跋焘在位之时,正值北魏日益强减弱,并且中央政令到达此地,尚需时日,且当时交通不盛,力图统一中原之际。史载,太武帝“富于春秋,既而锐发达。“佛沦废终帝世,

3、积七八年,然禁稍宽驰,笃信之志武功,每以平定祸乱为先”。⑦在统一北方的连年征战家,得密奉事,沙门专志者,犹窃法服诵习焉,唯不得显中,亟需大量人力、物力,然僧侣不从征役,使兵源不足;行于京者矣。”@可以看出,太武灭佛只在京师及附近影寺院拥有大量土地、财富,又不纳税,使得国家税源堵响比较大,而对于边远地区,其影响力相对较弱。由此可塞,财力枯竭。为此,太武帝于太延四年(438)三月诏“罢以认为,炳灵寺石窟之所以免遭破坏与其地处偏远隐蔽沙门五十以下”,“以其强壮,罢使为民,以从征役”。‘有很大关系。因佛门匿藏兵器,帝疑其与盖吴有谋,且在查抄寺中财二、氐羌叛乱

4、。无暇顾及产时发现诸多不法证据。拓跋焘忿恨沙门非法,遂纳大自古以来西北是羌、氐、戎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桴臣崔浩毁佛之议,下诏“有司宣告征镇诸君,刺史,诸有罕及周边地区也是羌等民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羌人彭氏佛国形象及胡径,尽皆击破焚毁,沙门无少长,悉坑就是桴罕当地的著名的大姓,颇具实力。北魏统治者对之”。④太平真君七年(446)三月,“诏诸州禁佛,坑沙门,氐、羌等少数民族统治极其残酷,负担沉重的赋税、徭毁佛像”,⑤开始了全面的毁佛运动。此次灭佛,破坏力极役,如规定:“每户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石,再加大,“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师处于北

5、魏统地方征收的调外之费帛一匹二丈。”@在生产力水平低辖区域的炳灵寺石窟却未受到影响,究其原因,笔者认下,且氐、羌等民族为游牧民族不善耕稼与织布的情况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下,这些规定的赋税是非常沉重的。同时,北魏实行民族一、地形隐蔽。位置偏僻压迫政策,如北魏正平元年(451),魏太武帝致刘宋臧质炳灵寺石窟所在地区距中原王朝较远,地理位置偏书云:“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远。它位于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杨塔乡和王台乡之间南是三秦氐羌。设使丁零者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的小积石群峰丛中。石窟处于崇山峻岭之间,一面临水,死,正减并州贼;

6、氐羌死,正减关中贼。”@由此可见,拓跋三面环山。《元和郡县图志》载:“积石山,一名唐述山,在氏之民族政策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为了反抗北魏县西北七十里。”嗷石山“众峰竞出,各有异势,或如宝的压迫,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起兵反抗。如始光三年塔,或如层楼,松柏映岩,丹青饰岫,自非造化之神功,何(426),“卢水胡盖吴聚众反于杏城,诸种胡争应之,有众因绮丽如此”,‘呵见积石山地势十分险要,偏远隐蔽,“彼十余万”。@太平真君七年(446),“魏金城边天水梁会与人亦罕有至者”,@是建造佛窟的理想之地。秦益难民据上卦东城反⋯⋯氐羌及休官屠各数万人皆北魏时,永靖之地

7、属桴罕镇管辖。太平真君六年起,兵应之”。⑩秋八月,“安定胡刘走吕反⋯⋯魏主遣镇(445)夏四月,“天水公封敕文击利延子什于桴罕。八月,长安俟成败,杀伤千数,遂平之”。@从这三则史料可知,封敕文人桴罕,分徙千家还上卦,留安远将军乙乌头守从始光三年开始至太平真君七年(426~446),西北地区li{OAD35大规模的反抗北魏残暴统治活动此起彼伏,而小规模反人民的反抗情绪,大事宣扬佛教,修缮佛窟,礼敬高僧。抗更是层出不穷。而桴罕作为胡羌人的主要集居地之如“被逐至林阳堂山之玄高”。河南王请其还邑,“渐还到一,虽然桴罕之羌是否起兵接应,史书无所记载,但上述国,

8、王及臣民,近道侯迎,内外敬奉,崇为国师”。@西秦崇史料中皆言“氐羌皆起兵应之”,可以肯定的是桴罕受到佛可以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