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

ID:10851130

大小:10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电工技术基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_第1页
电工技术基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_第2页
电工技术基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_第3页
电工技术基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_第4页
电工技术基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工技术基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教学设计刘国钧职教中心余萍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1、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促成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电工基础》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电工基础》中知识性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意义是不能给予的,只能靠主动发现。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唤起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2、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来帮助化解学习中的难点,化抽象为

2、具体,让学生由浅入深,学习起来很轻松,并感觉到触类旁通的学习乐趣。这样不仅让学生十分清晰地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还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注重将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从而降低抽象知识的学习的难度,体现应用性。富有探索性的《电工基础》学习实践活动是发现电学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亦是《电工基础》素养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如:操作演示实验、动手检测电容。这些不仅让学生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

3、节课选自全国中学职业教育国务院规划教材(周绍敏)主编的《电工基础》2001.7月第一版第四章第三节。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力系统作为功率因数的补偿元件;在电子电路中作为滤波、耦合、隔直元件;在机械加工中,用来产生电火花加工,因此电容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工元件。而以上功能主要源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所以这部分知识既具有其独立性,又有其延展性,是后续学习的一个支点。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1)知识目标:①能说出何为电容器的充、放电。②能分析并判断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的

4、变化规律,能说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表达式。③会进行电容器质量的判别。(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以及亲自动手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及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些目标的确立,充分尊重大纲要求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1)重点:电容充、放电的过程。(2)

5、难点:电容充、放电的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介绍的是电容充、放电过程,而充、放电的特性是电容器所特有的,所以定其为重点。整节课都是围绕电容的充放电进行的,重点的突出不成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定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为难点。而难点的突破可以借助演示实验和游戏体验以及生活情景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三、学生状况:教学方法和研究重点(1)学生状况分析《电工基础》这门课一般是在职高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上的,而学生往往是初

6、次接触《电工基础》这门专业课,学生从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上都有些不足。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虽然有直流电路的一些知识,但知识结构并不牢固,对于所学也是囫囵吞枣,如今又迎来了一个新内容,加上又有点抽象,不好理解。弄不好会让学生从此害怕学习这门课,所以如何上好这堂课,让这堂课变得浅显易懂,意义就显而易见了。(2)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了观察演示实验、问题情景探究、游戏互动、生活情景类比、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借助于演示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

7、学习。利用游戏互动、生活情景类比来降低难度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强调问题情景创设、强调游戏互动、强调实验探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正如:“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也。”(3)研究重点本节课的研究重点是:借助于对演示实验观察,问题情景创设,帮助和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对于教学重点的突显和教学难点突破,将采用借助于实验演示→问题产生

8、→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生知识迁移这样一个模式展开。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有理解上的困难时,后面进行游戏互动来促进理解,再用生活知识进行类比,整个过程中老师始终以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时时体会着主动学习的快乐以及知识真正掌握理解时的兴奋。以上安排本着不脱离教学实现,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学会学习。四、教学程序(一)、复习。老师设计了二个复习思考题。①什么叫电容器?这个问题主要是上节课所学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