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

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

ID:10850777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_第1页
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_第2页
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_第3页
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_第4页
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论文关键词:青年农民工心理障碍调适对策论文摘要:“80后”农民工数量已超过1亿,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正承担着重要角色,但受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制约,他们又面临强烈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政府、社会和个人必须合力解决青年农民工的群体心理障碍,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青春脸庞出现在农民工群体中,农民工的格局已经发生根本变化..,“80后”农民工正逐渐成为这一队伍的主体。农民工不仅是一个收入低下、生活贫困的群体,而且是一个面临强烈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的群体,有些心理问题已经

2、成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制约因素,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一、“80后”农民工概况根据年龄划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形成了两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他们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第二代农民工生于上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民,则属于其中的过渡一代。“80后”农民工特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农民工,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或青年农民工。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据悉,迄今为止,“80后”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3、,“80后”农民工有着明显的群体特征:年龄普遍较小,多在28岁以下,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受学校教育的程度高,多为初中以上,虽然他们的素质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受教育程度与劳动技能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依然很大;基本没有务农经历,难以忍受农村的破旧、贫穷和慢节奏的生活,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甚至持批评态度,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开始出现不认可;具有更多的融入城市的冲动,正逐渐习惯于城市的繁华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部分人开始试着去认同流入地社会,如参加当地社会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与当地人建立经常性的交往关系,甚至加入当地的一些社会组织等,想在城市安家立业,但自己的根仍在

4、农村,矛盾心理异常突出;更重视自身价值的发挥,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其父辈们主要为寻求生计而出门打工不同,他们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锻炼自己、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希望追求更完美的人生;有较强的维权意识,更注重工作环境、自身权益乃至个体感受,不能忍受身份歧视,也不再像父辈一样甘于艰苦廉价的劳动,而更在乎所在城市能否给予他们平等的人格待遇;对政治、文化等生活的需求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总体来看,他们在政治上的参与意识还比较低,很多农民工在进城后没有参加过选举,没有参加工会组织等。面对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受体制和自身素质的约束,“80后”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与挑战并

5、存,理想与现实交织碰撞,在心理上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些都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二、“80后”农民工常见的心理障碍作为农民工的主体,“80后”农民工承担着城市最脏、最苦、最累、最险的工作,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心理状况主流是好的: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但是由于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精神生活的严重缺失,恶劣的工作、生活条件,在城市社会地位的低下等等原因,使部分农民工的心理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自卑与压抑。由于农民工的户籍在农村,传统的城市管理制度在户籍、教育、社会保障、人事、医疗制度等方面只承认城市居民,而将农民工

6、排斥在外。由于人为造成的先天身份的差别,农民工只能处于“二等公民”的尴尬境地。城市居民由于先天具有的城里人身份,不须通过后天努力就可获得许多社会公共资源,在社会生活方面能够享受到诸多特权,在社会竞争方面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无论在现实利益和心理感受上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种因先天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深深地刺激了“80后”农民工的自尊心,加重了自卑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与生活上的贫困相比,更难以忍受的是农民工不被城市接受,不能与城里人正常交往与合作,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感受到平等与尊严。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还要忍受因家庭分居、婚恋情感、文化活动匮乏及生活条件限制等,经常处于性压抑

7、和整体精神压抑的心理状态,这很容易产生农民工与城里人的心理对抗。2.封闭与孤独。“80后”农民工进城的同时也是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他们虽然在空间上走近了城市,但由于受现行户籍制度和其他制度性的排斥,同时也受其自身的文化心理、价值观、行为方式变化滞后的影响,使得农民工无论在城市工作多久,都注定是游离于城市边缘的“匆匆过客”。城市的生活并未提供给青年农民工良好的转换环境,空间上的隔离、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冷淡、歧视与疏远,不仅无助于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