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论文

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论文

ID:10835730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论文_第1页
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论文_第2页
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论文_第3页
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论文张文博展瑞李翠香徐文香刘学英【关键词】周围【关键词】周围动脉疾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周围动脉疾患(PeripheralArteryDisease,PAD)主要指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表现,但常易被漏诊。PAD常与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并存,据统计,90%的PAD患者患有冠心病,40%~50%的PAD患者患有脑血管病[1],可以说PAD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面镜子。及早发现PAD.freelmHg以下,反映肢体明显缺血,如降至30mmHg以下,反映肢体严重缺血。2.3.4节段性压

2、力测定和脉搏容积描记:为了进一步确定动脉狭窄的部位,可采用脉搏容积描记器进行节段性压力测定和脉搏容积描记。根据阻塞部位最近侧和远侧动脉压及脉搏容积形态、幅度的比较可以作出定位诊断。节段性压力和脉搏容积测定同时进行,与动脉造影对比,诊断准确性可高达95%。也可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查测定多个部位血流速度和血流类型的变化,以确定压力或血流降低的部位。2.3.5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直接探测出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作出定位诊断,并能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状况。2.3.6动脉造影:动脉造影仍是诊断PAD的金标准。动脉造影不仅可确定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还能显示侧支循环建

3、立的情况。一般用于决定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2.3.7其他方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都有助于确定PAD病变的部位和狭窄的程度等。综上所述,对疑诊PAD患者应详询病史,注意有无间歇性跛行,仔细检查下肢动脉搏动,测定踝-肱指数,必要时辅以运动试验,对高度可疑病例应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对拟行外科手术者术前可考虑进行动脉造影。3PAD的治疗策略3.1高危因素的控制和药物治疗3.1.1控制高危因素:对PAD患者首先要控制存在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和同源半胱氨酸血症等。患者必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与PAD的发病密切相关,要

4、彻底戒掉,同时还要避免被动吸烟。适当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恐惧间歇性跛行的发作而停止运动,运动以不引起跛行为“界限”,即使引起跛行,缓解后还可再次运动。据观察,运动可使引起跛行发作的步行距离增加179%[4]。运动应当每日有规律地坚持进行。控制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可以肯定降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残率,对PAD患者很可能有益。对PAD患者应空腹测定同源半胱氨酸(homocystein),如高于正常,应给予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3.1.2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和糖尿病的药物在此不再赘述。下面重点介绍抗血小板药物和缓解肢体缺血的药

5、物。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PAD的关键性药物,因其可能预防血栓并发症。虽然有“治疗指南”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但美国FDA推荐使用氯吡格雷,因其疗效更为可靠。有资料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合用比任何一种药物能更有效地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缺血事件发生率,但对PAD的疗效还有待于证实。缓解肢体缺血的药物:目前用控制跛行症状比较有效的药物有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舒安灵)和Cilostazol,这两种药物均不能对周围血管硬化病变产生有益的治疗作用,但可缓解肢体缺血引起的疼痛。临床试验显示己酮可可碱的疗效十分有限,达不到统计学显著性。Cilostaz

6、ol为可逆性强力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临床试验显示,该药可明显增加PAD患者引起跛行发作的距离,改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能改善踝-跋指数。Cilostazol的常用剂量为100mg,每日2次,餐前半小时或餐后2h服用,充血性心衰患者禁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慎用[5]。3.2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前已述及,药物治疗对PAD的疗效有限,大约30%左右患者由于间歇性跛行进行性加重或出现严重静息痛,且有产生肢体溃疡或坏疽可能者须采用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操作相当简单,可重复进行,病残率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仅适用狭窄段相对较短者;外科

7、手术包括旁路移植术和动脉内膜切除术等操作比较复杂,病残率高,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对病变弥漫不适于介入治疗者可考虑采用[6]。3.2.1介入治疗:近年来下肢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有很大进展。目前常用的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可防止再狭窄,明显提高PTA的疗效。据报道支架植入可使4年血管畅通失败相对危险降低39%。目前的观点认为介入治疗不仅适用于狭窄段相对较短者,对狭窄段相对较长(≥10cm)者仍然有效;介入治疗不仅适用于管腔狭窄者,对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者,在使用溶栓酶基础上仍可奏效。对新发生的血管闭塞(<1个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