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

《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

ID:10820826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_第1页
《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_第2页
《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_第3页
《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翼云中学八年级语文“以学定教,分层提高”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黄生借书说》主备人李正恒审查人杨旭执教人课时第1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导学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朗读,散读,理解品位文章主旨。难点:多音字的朗读,难句理解。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及对比写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导入新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认为现在学习很苦很累很难,因而积极性很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袁枚的文章,也许你会有新的启示! 2、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

2、,清代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四年后以父丧为由,辞官归家,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随园主人,优游其中近50年。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他对当时统治学术思想界的汉、宋学派都表示不满,特别反对汉学考据。袁枚认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提倡诗写性情、遭际和灵感,反对尊唐之说,不满神韵派,也批驳了沈德潜的主张,创为性灵派。他在《随园诗话》中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强调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这对当时的拟古和形式主义的风气,有极大的冲击力。他的诗作多写性灵,抒发闲情逸致,流连风花雪月,关乎民情者不多,缺少社会生活内容,但比那些模拟格调或以考据文字为诗的作品,却别具清新灵巧之风。有《小仓山房诗文集》。著名诗评有《随园诗话》。还有笔记体志怪小说专集《子不语》,虽然其中有些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但文笔流畅,叙事简洁婉曲。散文名篇有《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二)关于“说”的文体简介:古代的“说”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文

4、体,篇幅一般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有时则兼有或多或少的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作者的精辟见解,跟现在的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又常采用类比、因小见大、借题发挥的写法,能取得发人深思的效果。5、课前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鳞鬣() 窈窕() 几席() 缙绅()趺坐() 痴禅者() 筵中人() 烟霾() 喧嚣怒诟() 了不相属() 岚() 侑()茗() 羸马() 微泮() 飚风() 舛() 邸() 砾砾()二、合作探究:翼云中学八年级语文“以学定教,分层提高”课堂教学导学案课

5、题《黄生借书说》主备人李正恒审查人杨旭执教人课时第1课时2、课前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摩()   俟()   辄()   俸()    度()辨音    ①假: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期()    ②省: 故有所览辄省记 ()、  节省()③卷: 翻卷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散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抽查诵读情况重点字词: 1、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    子孙弃者无论焉  子:2、然天子读者有几然:      非独书为然  然:3、非独书为然为:    若业为吾所有  为:   

6、 为一说  为: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  5、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焉:子孙弃者无论焉焉:  必高束焉  焉:6、授以书而告之曰 之:吾不得而见之矣之:  少时之岁月 之: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之: ((mó ) (sì) (zhé) (fèng)(guǐ))((jiǎ) (jià) (xǐng) (shěng)(juǎn)(juàn))(1、子: 你    子:儿子、儿辈2然:  然而然:这样3为: 是 为:被为:作、写4、然: 

7、 接着,这以后然:  这样说来,那么5焉:  表强调语气焉:  ……地焉:  表感叹语气焉: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6、之: 代指黄生之:  代指书 之: 的    之: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三、精讲提升同学们通过理解文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了一层。请大家思考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中间三段论述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特点。(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翼云中学八年级语文“以学定教,分层提高”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黄生借书说》主备人李正恒审查人

8、杨旭执教人课时第1课时(中间三段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严密,层次清晰。首先列举藏有书者不读书的例子,再以生动的笔法描绘读自己书和读借来的书的两种不同心理,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最后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印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四、分层提高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b.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c.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第3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这段文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