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ID:10820270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_第1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_第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_第3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_第4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论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建议,以摈弃以往的“灰色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早在1867年,马克思就在《资本论》中区分了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

2、关系——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著名论断已被人们视为“历史性前瞻”,至今仍给人以启迪。  马克思告诫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大自然。人类经济社会系统是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如果我们不认识和正确应用自然规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要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性惩罚,“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  2.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理论有早期经济增长理论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之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直接反映在不同经济时期的增长理论上。在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阶段,由于人口增长与粮食等产品增长的不同步,人口增长的扩张性与土地等生产能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因而产生了理论上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对于经济增长依赖于基本生产要素驱动的困境,斯密与李嘉图等曾持悲观态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理论上的“马尔萨斯陷阱”并没有在

4、现实中发生。在早期增长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资本的积累。  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增长论的完善和修正,其共同特点是强调内生化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新增长理论说明,要素投入的增加只有在其能够带来科技进步的条件下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科技进步必须遵循内在实现机制。  3.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研究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应该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对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经济学家丁·克德思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丁·克德思指出,全要素生产是指产量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之

5、比。美国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丹尼麦运用克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理论把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总投入量和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指出,总投入量主要包括劳动、资本的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包括知识生产、资源配置的落差、规模经济等。  丹尼麦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被各国经济学家所关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理论界,比较公认的影响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的投入,广义技术进步如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工艺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的理论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即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经济环境的改善(包括经济体制的效能、政府部门的效率和社

6、会的稳定等)。在这里,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数量和质量两种,总投入数量属于经济增长的数量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属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也就有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和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总投入量的增加而带来的增长就是数量型增长,一般称之为粗放型增长;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带来的增长,就是质量效益型增长,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集约型增长。  4.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增长方式。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以P·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为开端,现代经济学把先行

7、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划分为4个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增长方式。对于这4个阶段,虽然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命名,但他们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增长方式内容的分析却几乎如出一辙。  第一阶段是“起飞”前阶段,即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缓慢并且主要依靠增加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投入来实现,农业是这一时期的主导产业。M·波特(MichaelPorter)把它定义为“生产要素驱动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18世纪后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到19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前的“早期经济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

8、是以机器代替手工业,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M·波特把这一发展阶段定义为“投资驱动阶段”。  第三阶段是l870-1970年的百年发展时期。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