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13885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成长的烦恼与人生的抉择——评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长的烦恼与人生的抉择——评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塞林格发表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本文剖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理历程,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成长;抉择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代表了
2、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主人公霍尔顿那种没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当时学生和青少年的典型病症。《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后,大中学学生争相阅读,家长和教师也视小说为“必读教材”,把它当作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小说能引起强烈共鸣,说明它涉及了人们普遍关心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问题。小说的发表引起一股“塞林格热”,大批青少年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动作,甚至像他那样倒戴红色鸭舌猎帽,构成美国当时最奇特的街景,可见小说影响之巨大。塞林格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十分复杂,但最有力的提示存在于霍尔顿欲寻求一个
3、“平静的去处而发现已不复存在时发自内心的绝望呼喊之中……”。《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超越文学范畴的成功,原因之一是小说迎合了五十年代青少年处于“寻找出路”和“没有出路”困境之中的矛盾心理。《麦田里的守望者》情节平淡,一个名叫霍尔顿的十六岁男学生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在接近圣诞节的某天夜里离开了他住宿的中学,又不敢贸然回家,就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都市纽约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栈,逛夜总会。.他看不惯周围的人物与世道,厌烦黑暗的现实,甚至梦想逃离这个丑恶的社会,到穷乡僻壤去装作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事实上他对资本主义
4、的花花世界又十分留恋,小小年纪已学会抽烟,酗酒,搞女人。因此霍尔顿生活在矛盾之中,例如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时又不得不去电影院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在寂寞时叫来了妓女;他不爱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身不由己地与她搂搂抱抱地胡搞。因此,他虽然看不惯资本主义的世道,却只能苦闷,彷徨,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自欺欺人,到头来还是与环境妥协。总之,从本质上看,霍尔顿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征;精神上是叛逆,行为上是小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西方泛滥,青
5、少年学生受影响很大。美国由于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又取得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国内物质生产发展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人数也激增。但群众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空虚。五十年代的美国政府奉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国际上加剧冷战,国内镇压进步力。在这种形势下,有些人粉饰太平,浑浑噩噩;另一些人则看不惯虚伪、庸俗、黑暗的社会,又缺乏积极的理想,只好保持沉默。因此,有的当代史学家把美国的五十年代称作“静寂的五十年代”或“懦弱的五十年代”。一些青少年人不安于现状,尤其受不了精神生活的枯燥贫乏,就
6、通过酗酒、吸毒、群居等颓废的生活方式表示对现实的反抗,史家称之为“垮掉的一代”或“垮掉分子”。塞林格笔下的人物霍尔顿,实际上也是垮掉分子,只是垮得还不像后来“垮掉的一代”及“嬉皮士”那么厉害,没有到吸毒、群居的程度,而且内心深处还在追求理想,憧憬美好的未来。例如霍尔顿带着孩子气的天真追求爱情理想和公平的世道,向往东方哲学,幻想自己长大成人后去当一个“麦田里地守望者”:“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
7、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种理想显然十分幼稚可笑,但表明作品包含着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所提出来的“救救孩子”那样的意思。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比较复杂,既有受资本主义污浊社会耳濡目染的丑恶的一面,也有反抗不合理的现象,追求美好理想的纯洁的一面。譬如,他之所以不肯用功读书,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逼他
8、读书仍是为了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好有钱买辆凯迪拉克高级轿车”。而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再说人人还在搞下流的小集团——”。这就是霍尔顿所生活的世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念书。因此他的不用功,实质上也是对美国现行教育制度和学校现状的一种反抗。再者,在他的那种生活环境里,他又怎么能够找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的生活理想呢?老师们大多是势利的伪君子,连他所敬佩的唯一的一位老师后来发现很可能是个搞同性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