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ID:10807925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1页
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2页
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3页
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4页
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颈型颈椎病又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各类型颈椎病发病的早期,临床上最为常见,此时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对颈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非手术疗法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创伤性小等特点,一直为临床医生所重视,并且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本文对近年来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归纳总结,认为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亲和力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颈椎病颈型非手术疗法综述颈型颈椎病又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各类型颈椎病发病的早期,临床上最为常见,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对颈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

2、意义。关于颈型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基础,目前普遍认为,颈椎由于不断承受各种负荷、劳损或者意外损伤,从而导致椎间张力下降,导致椎间松动不稳。椎关节的失稳一方面直接引起颈部各肌群之间的失平衡,从而引起肌肉的防御性痉挛,而另一方面椎关节的失稳会引起椎间出血水肿,直接刺激分布于椎间周围的窦椎神经末梢,使颈部出现酸、痛、胀等临床症状。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在20~25岁颈椎便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尤其以椎间盘的变性出现最早。广大医者对非手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方面做出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这方面文献综述如下。针刺疗法1.单纯针刺疗法郭艳幸等[1]根据临床症状将颈型颈椎病分为上

3、颈型和下颈型,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48例,方法:患者取俯卧颈中立位。上颈型取风池、天柱、颈夹脊、列缺直刺;偏头痛或眩晕加率谷、承灵、太阳斜刺。下颈型取风池、颈夹脊、肩中俞、列缺;肩痛者加肩井;肩胛间不适者加肩外俞、曲垣或取阿是穴。所有患者均用泻法,并配以电针仪疏密波刺激,及TDP神灯局部照射。治愈率95.83%,好转率4.17%。王乐琴等[2]采取穴位全息律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同时设常规针灸组40例,中药口服组40例进行对照现察。取穴将尺桡骨头、肱骨头、胫腓骨头处定为“头穴”,远端定为“足穴”,在“头穴”和“足穴”之间划分十等分,第二分点处为“颈穴”。患者取坐位,取全息元(一个节肢或相对

4、独立部分)上的3~4个“颈穴”,用1.5寸30号毫针,垂直进针后,寻找最强针感点,留针15分钟,行针同时,让患者活动颈部。以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活动颈部,结果显示:穴位全息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P值均<0.01)。认为本法止痛作用强,能明显降低疼痛指数和疼痛强度,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郭元琦等[3]从调理脾肾入手,以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为原则,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63例,方法:主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配穴取商曲(双)、滑肉门(双)、神阙(加TDP神灯局部照射)。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中刺。颈椎退行性变加建里,肩部强痛在商曲与滑肉门连线中间浅

5、刺一针。治疗结果痊愈45例(71.4%),显效12例(19.1%),有效4例(6.3%),无效2例(3.2%),总有效率96.8%。焦俊杰[4]独取下廉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以颈肌痉挛为主要表现者24例,方法:男取左侧穴,女取右侧穴,或均取双侧穴。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平放于诊桌上,肘关节屈曲,取0.28mm×40mm毫针斜刺进针,针尖朝向肘部方向,刺入深度约30mm左右,行快速捻转、提插手法,使之产生放射至手部的串麻感,当针感出现时,嘱患者左右转动头部。治疗结果:24例中1次治愈者22例,其余2例次日再针刺后症状消失。2.针刺加物理疗法李亚军[5]针刺太溪穴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

6、期30例,针刺完毕后,在斜方肌压痛最明显的1~2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拔罐,取得良好效果。袁金兰[6]采用针刺双风池、风府、颈夹脊穴,留针30min,取针后用湿热敷治疗。并与口服颈复康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有效率为88.7%,疗效满意。蒋戈利等[7]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20例,主要由远道平衡针刺、夹脊电针和局部刺络拔罐三步有序构成的综合针刺疗法,主穴方:中平穴、后溪穴、整脊穴、颈夹脊穴、阿是穴。配穴方:风寒型配风池、合谷,气滞血瘀型配膈俞、三阴交,肝肾不足型配肝俞、肾俞。第一步,用30号2.0寸毫针直刺双侧中平穴1.5~1.8寸,双侧后溪穴0.3

7、~0.5寸,向鼻根方向斜刺整脊穴1.0~l5寸,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并做对抗性颈项活动两分钟。第二步,根据不同患者的证型,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配穴,得气为度,然后再针刺双侧颈夹脊穴,入针0.8~1.2寸,以得气并向肩部传导为度,再用Kl。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加颏枕吊带牵引。结果对两组证型与疗效关系的比较中:在各证型中,无论痊愈率还是有效率,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P<0.05,P<0.01),尤其是气滞血瘀型则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