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06810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珍惜濒危药用植物箭根薯的研究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珍惜濒危药用植物箭根薯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珍惜濒危药用植物箭根薯的研究近况,探讨了箭根薯的概况、化学成分、应用价值、种子萌发、组织培养、栽培技术、种质保存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珍惜濒危;箭根薯;化学成分;应用价值 箭根薯TaccachantrieriAndre又名老虎须、黑蝴蝶、蒟蒻薯、长须果等,为箭根薯科箭根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科共有2属三十余种〔1〕,我国有2属6种〔2〕,主要分布于热带森林阴凉湿润的环境中。该种是箭根薯科的重要代表植物,是研究本科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对象,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该植物又有多方面的药用价值,且其株形优美,
2、株高适中,花色花形都很奇特,花期又长,非常适合作室内观赏植物,是集观叶、观花、药用于一体的珍稀植物。目前,该种处于渐危状态,天然更新不良,野外幼株日渐稀少,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濒危植物〔1〕。现对其概况、化学成分、应用价值、种子萌发、组织培养、栽培技术、种质保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以利于这一珍惜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1箭根薯概况 1.1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叶茎生,5~10余枚,叶片绿色,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骤狭渐尖,基部钝圆,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暗绿色;花葶由叶腋抽出,暗绿色,花序顶生,总苞4枚,互交对生,外轮2
3、枚卵形、披针形,紫绿色,内轮2枚宽卵形至团扇形,绿色,小苞片16枚或更多,淡绿色,须状,下垂,长10~30cm,伞形花序有花5~18朵,花梗长2.5~3.5cm,花被片6片,排成二轮,内轮3线状披针形,外轮3三角形,雄蕊6枚,紫色,花丝极短,花药盔状;子房1室,胚珠极多数。柱头3,花瓣状,果3棱状纺锤形,顶端围以宿存的黑色花被片。种子肾形,褐色,有多条弧形纵肋纹〔3〕。 1.2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箭根薯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热带以至中亚热带南缘。年平均气温16~24℃,极端种地气温-6~5℃;年降水量1200~2347mm,旱季(11月~翌年4月)雨量1
4、45~5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4〕。生于海拔170~1300m的热带雨林林下、水边、山谷阴湿处〔5〕。在西双版纳常集中生于海拔500~700m的热带或南亚热带雨林的阴湿处〔6〕。箭根薯为林下阴生植物,在70%~90%庇荫条件下能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喜温暖湿润,也能度过漫长的热带旱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迅速,在低于15℃及干旱的情况下生长缓慢〔4〕。箭根薯花果期4~11月,成年植株每年开花结实,植株抽生7片叶后开始抽生第1个花穗,成年植株每年抽生4个花穗,每次抽花间隔50d,小花开放需3d,整个花穗开放需30~35d,成年植株年结果十余个
5、,果依次成熟,果实为具3条纵棱的纺锤形的肉质浆果,每果含种子数十至百余粒〔2〕。鲜种子含水量为11.54%±0.46%,千粒重(5.83±0.07)g〔7〕。 1.3资源现状 箭根薯主产我国海南的三亚、保亭、万宁等市县;广西的百色、河池、巴马等市县;云南西双版纳州、普洱地区、屏边等地;西藏墨脱和黔南等地。印度东北部、泰国、老挝和越南也有分布。现状渐危〔4〕。致危原因其一是箭根薯自身的原因,即其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条件比较特殊,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充足的光照,而热带雨林林下均存在着光亮处比较干燥,湿润处又比较阴暗的矛盾,在自然条件下,种子成熟进入土壤后,
6、若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光照,短时间内就会丧失发芽能力;其二是外界的因素,一方面箭根薯果实成熟和半成熟时极易被鼠、蚂蚁等动物寻食,另一方面其生境被人为地破坏,如不合理地毁林开荒,不合理地林下土地利用,使大片森林及依赖森林环境的箭根薯消失,林内“凉湿效应”向“干暖效应”变化的趋势使水热条件恶化,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野外种子的萌发和种群的自然更新;另外由于其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引起人为的滥采乱挖,进一步加重该物种的濒危态势〔7〕。 2化学成分 周俊等〔8〕从箭根薯根茎分离得到甾体皂苷元:薯蓣皂苷元-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
7、吡喃鼠李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苷{diosgenin-3-β-O-α-L-rhamnopy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ide}、豆甾醇(stigma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in)。Yokosuka〔9〕从箭根薯根茎中分离得到二芳基庚酯、二芳基庚酯糖苷、甾族糖苷等,从箭根薯根茎的甲醇提起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C28-甾醇寡糖苷,将其命名为taccasterosidesA~C(1~3)。新化合物taccasterosides
8、A为(24R,25S)-3β-〔(β-D-吡喃葡糖基)氧〕麦角甾-5-烯-26-酸O-β-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