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ID:10788440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_第4页
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作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摘要: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中国青少年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本文力求从客观、社会和主观三方面因素进行动态分析,探索当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应把握的原则和对策。在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中不仅考虑价值取向、教育改革、物质保障、社会机制及人文环境因素,而且应遵循个性化、系统性、实践性和协作性原则,采取五方面对策对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进行探索尝

2、试。关键词:青少年,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原则,对策。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要深入分析和研究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努力构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社会培育机制、激励机制和自我完善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重视和支持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知识创新

3、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效益。一、创新与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对工具、知识和制度的有利变革。当今之世,求强之国没有不争创新的。创新在人类竞争中的决定作用令其至高无上。创新要以科学的认知为指导、以文明竞争为条件、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整合能力,是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如发现新现象,发明新技术,提出新概念和新理论,制定新计划,设计新方案,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创造新作品等。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基

4、础、创新智能(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等。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二、我国创新能力发展状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

5、差距较大。根据2001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有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三、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1.客观因素(1)中国传统文

6、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心理“积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中庸”之道,讲究“人道合一”,孔夫子更强调“述而不作”。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谚有“枪打出头鸟”之称。几千年代代相传,形成我们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心理“积淀”。封建社会的思想虽经“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的有力冲击,但仍根深蒂固。后来“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和“两个凡是”的出笼就是其极端的表现。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于是,服从听话就成了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缺乏一种创造的内在冲动,缺乏一种大

7、胆质疑的批判思维。(2)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缺陷。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传统科举教育的“现代版”,又是原苏联教育模式的“中国版”。这种教育模式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富有牺牲精神的人才,创造过无数的成功和辉煌,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一是评价体系是静态的应试指标。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考核采取规范性评价方式,通过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考核评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教师和学生,从而抹杀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二是教育方式采取灌输式。教师整堂课讲解,学生一字不拉地速记,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能

8、随便提问表示异议。这种上课方式缺乏信息反馈和民主气氛,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三是学习方式是以记忆为主。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消化方式是记忆,被强迫读死书,死读书,复制有余,创新不够。同时,青少年在参加工作前基本上是在校园内度过,没有涉足真实的社会,学习和实践从根本上脱节。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